我沒有胸部 wrote:
我們只看到一堆人
嫌麻煩
怕花錢
不願意去努力創造自己跟子輩孫輩更好的生活
現代社會塑膠袋已經無所不在了。撇開飲料跟便當提袋這些,各種食品包裝、電器用品包裝、網購的衣服什麼的多得是用不可分解的塑膠袋包裝,而且基本上都只用一次。這些塑膠袋沒有在街頭或海灘流浪只是因為拆開後基本上都會進垃圾桶(我家社區是有回收塑膠袋,乾淨的我都會拿去回收),但是總量來講也是不遑多讓。
真的要有效減量,首先應該是去分析塑膠袋主要用到哪邊,才不會花了80%的力氣結果只減少那20%的部分順便搞得天怒人怨。
政府搞錯方向的實例頗多,例如pm2.5,境內以汽機車和工業(計入衍生性pm2.5)為大宗,汽機車裡面大貨車又佔了多數,而二行程機車雖然總量較少,但是每輛的污染度卻很高,然後政府減空汙的手段卻是要減香或火力電廠降載,而不是加強大貨車濾煙設備或加強二行程機車淘汰或排氣檢查以及補助工廠改善排煙設備或鼓勵民眾檢舉工廠偷排等,根本搞錯方向。
我沒有胸部 wrote:
真的很好笑耶!
為什麼要問別人怎麼樣?
為什麼不是我把自己做好就好?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幹嘛在意別人的想法呢?
限塑卻允許藥袋、直接接觸食品的塑膠袋、洗衣店衣服防塵袋等除外,就跟反核但是不反核食一樣的矛盾。
撇開購物提袋,你盤點一下自己每天會用掉幾個塑膠袋就知道了。早餐買個便利商店的飯糰或麵包或三明治,包裝就是塑膠袋,吃完直接丟掉。下午嘴饞買個餅乾肉乾豆乾之類的零食包裝基本上都是塑膠袋。晚上下班去全聯美聯社頂好等買個青菜也是塑膠袋裝。日用品像平板衛生紙或抽取式衛生紙幾乎都是用塑膠袋材質包裝。大賣場量販包裝往往是把多個同樣商品用一個更大的塑膠袋裝起來。中小型家電開箱裡面幾乎都是包一層塑膠袋。一些百貨賣場的DM外層也是包一層塑膠袋。訂閱的雜誌寄來時外面包的是一層塑膠袋。線上購物雖然通常紙箱寄送,可是打開裡面有防撞用的塑膠泡泡紙,基本上也是塑膠袋。這清單寫下去寫到天亮都沒問題。
去一趟大賣場買個幾樣東西,可能就有好幾個包裝是塑膠袋材質,然後你自備購物袋省下一個塑膠袋,最終你還是消費了好幾個塑膠袋,雖然我平常包包裡面都會放購物袋,去大賣場就用好市多賣的重型購物袋,不過看著購物袋裡面的一堆塑膠袋,我總是覺得很諷刺。真的要環保,大概得要退回到用竹葉蓮葉包裝的年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