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遏止網路假新聞唐鳳出招建立真實查核機制

audreyt wrote:
以國際上 Google News 和 FB 目前為止的經驗,是 IFCN 成員通常以查核當權者的訊息為主要工作。也就是中央社的發文將受到更詳細的檢視。

媒觀的新聞稿認為,NCC 還是可以邀集各界專家學者、實務界以及第三方團體就此一議題,共同討論這一個做法是否可行。

我相信大家的主要疑慮就是:如果以 FB 現行的做法,由三個以上的 IFCN 成員互相檢證,其中兩個同意才能確認,那麼黨組織是否會以不正當手段,掌控這些第三方機構的人事。

如果討論的結果,是這個疑慮無法排除,那與會的平台業者自然可以認定,台灣還沒有能夠免於政治干預,無黨派進行爭議判斷的方式。那就是這樣,我們也不會強求。
(恕刪)


您們的觀念很恐怖!

Google 和 FB 是私人公司,了解嗎?

請問美國政府有出面、出手嗎?

Google 和 FB,有權在法律規範下,進行業務設計,包含自律部分,也包含引起爭議的隱私部分,他們不是最天真無邪的公司,您知道嗎?

許許多多的人,包含我,都盡量少用FB,因為隱私設定越來越複雜,FB 會交叉比對,除了使用者本身的習慣之外,包含朋友、親戚的,以及朋友的朋友、親戚的親戚,以此類推下去,是無時無刻都在記錄分析使用習慣與型態。

Google也是類似,而這二大私人公司,都是靠蒐集使用者習慣的資料,賣廣告賺錢。

況且,FB 的過濾新聞是用plugin(插入),換言之,這plugin本身就是安全與隱私的顧慮。您也是要大家都用plugin?

您覺得IFCN是沒問題? 背後是誰,您知道嗎,有沒有其他目的,您知道嗎? 下面有資料。

您們用政府的公權力模仿已經在隱私有問題的私人企業,更別說,使用者有權利不使用這些服務與企業,再用一個國外都有疑慮的組織做範本。

最終目的,就是要學Google 和 FB 透過各種方式,包含plugin,監視、收集網友的目的吧!

把私人企業可以被選擇及拒絕的作法,要用政府公權力強制實施,這就已經是危險思維!!

Reports of a Facebook fake news detector are apparently a plugin:
https://techcrunch.com/2016/12/01/facebook-fake-news-flags-reliable-news-source/

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New Worldwide Ministry of Truth?
http://freedom-articles.toolsforfreedom.com/icfn-international-fact-checking-network/
Youshouldreborn wrote:
您們的觀念很恐怖!Google...(恕刪)


他不會管你滴...

反正只要NCC與各界專家學者、實務界以及第三方團體喬好搞定,就是大家自願的,可不是政院的強求。

這就叫做由下而上建構的開放政府。


飛翔的魚 wrote:
遏止網路假新聞 唐鳳出招建立真實查核機制
好奇由誰斷定真偽</blockquote

大概是鄉民吧


設想哥白尼若是在網路上發表地動說

依當時知識水平,應該是假新聞吧

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
簡而言之虛擬世界就是一個假的世界

一個用虛擬世界無遠弗界的力量拿到政權的政府
當然清楚假新聞和消息的破壞力有多強

現在不但要限制網路言論的自由
交由一群特定人士判定真偽
然後要當事人自行負責

在網路軟硬體尚未成熟的現在
責任的界定
技術的界定
資訊的界定
等等未知的界定
如果遇上有心人士
很難想像究竟會造成多少百姓的困擾

現階段大概用不到駭客就可以造成無數的提告跟冤獄

又因為是全面自動化
對政府而言
要抓或警告一些異議人士
相當方便

說真的
蓋世太保也沒這麼狠
Youshouldreborn wrote:


您們的觀念很恐怖...(恕刪)

這種東西用在政府就是政治偵防了...很明顯的目的
比警總那是xx比雞腿可怕的多了
有誰還不知道假新聞最大生產基地來自某文教基金會附屬組織,香香論壇的(非成員),查核看看,看最後會不會查出個國際醜聞來.
freeguest wrote:
怎麼感覺這個政府上...(恕刪)


我是怕納粹國會縱火案的翻版會發生
實名制是沒效的

韓國之前是實名制喔

血淋淋的例子發生在 2005 年 。韓國一名女大學生的寵物犬在首爾捷運二號線車廂上排泄,車廂裡的其他人請她清理,卻遭惡言相向。路人拍下她的照片後,上傳到當時韓國最大的社群網站 Cyworld。不意外的,這名女大學生馬上招致網友侮辱與唾罵,被稱為「狗屎女」。

之後,女大學生遭到人肉搜索,其姓名、住址、電話與就讀學校很快被公佈,霸凌因此擴散到真實世界。她的住家電話被憤怒的公眾打爆、記者開始跟拍親人,公眾強烈指責迫使其父母出面道歉,最後當事人因此退學,甚至有她因此罹患精神疾病的傳聞。

這次事件使得韓國政府啟動網絡實名制度,從 2006 年開始,韓國網友登錄大型網站(流量大於 10 萬人)時必須登記真實姓名與個人資料,發言時可以使用暱稱。

這套制度效用不彰,研究指出,網路實名制度在短期內有效,但無法長期遏止網友發表侮辱或垃圾言論,網友只要簡單的盜用他人的身分證字號,再起個假名就可避開規定

此外由於網路實名制的關係,所有人都需在網站上留下真實資料,等於雙手將隱私交給網站

2011 年韓國爆發多起網站被駭事件,公眾及將矛頭指向網路實名制,網路實名制度最終在 2012 年被韓國憲法裁判所裁定違憲,走入歷史

絕代蝴蝶 wrote:
真心建議委員,要朝...(恕刪)

飛翔的魚 wrote:
好奇由誰斷定真偽,...(恕刪)



網路這麼發達,留言追追追都已證實假謠言,還那麼多白目line,FB不停轉寄
實在該出一個APP或程式跳出來阻止轉發的愚蠢行為

sobekmax wrote:
2011 年韓國爆發多起網站被駭事件,公眾及將矛頭指向網路實名制,網路實名制度最終在 2012 年被韓國憲法裁判所裁定違憲,走入歷史。
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12306都是網路實名制成功的例子,這麼些年也沒聽過這些網站被駭。

不過以台灣的網路環境實名制也有困難,最多人用的Facebook、Line都是舶來品,伺服器都在國外,轉貼轉傳假新聞也抓不到背後的藏鏡人。

這是台灣網路環境的原罪與悲哀,號稱科技島的台灣,自古以來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網路社群及通訊軟體,ICQ、MSN、Skype、Line.....通通都是舶來品。

PTT嗎?如果網路實名制,我看流量馬上少一半.....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