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y6304 wrote:爭辯這個己無意義,白目都可以說成自由了,政治真的可以使人瘋狂失智. 原本是官場現形記,現在可以為無知的鄉民寫一本腦殘遊記了!都民國106年了怎還會有這麼多人這麼容易就被有心人士使弄?
就來聊聊台語古老的歷史好了:古漢語, 台語傳承自古漢語~商周朝的官語"古漢語"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掉下政治舞台淪落成方言變成"河洛語",唐朝時隨彰洲聖王傳到福建後變成"閩南語",又隨福建移民傳到台灣來變成"台語"...我們現在說的國語,和現在版上發文的文章都是傳承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秦語~~在千年的時間和千里的路途中,古漢語語音各地有很多差異,離漢字也越來越遙遠,僅剩下只會講古漢語卻不識字的鄉民農夫...像在台灣被日據後都改學日文了, 誰知日本戰敗台灣又改用國語學漢字,冥冥之中似乎漢字如影隨形隨著古漢語而來, 也許是種天意吧~
雖說這種喇叭社論沒有意義,但也有他的無用之用。這種以不到千字的網路作文,就妄想扭曲歷史時空,卻又對多年傳承下來的人文、史冊、古蹟、廟堂等各種證據,無法自圓其說;可以用來檢視身邊哪些人是政治拳民,哪些人邏輯錯亂。
無事閒閒 wrote:我們現在說的國語,和現在版上發文的文章都是傳承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的秦語~~ 秦始皇只有統一文字,廢棄六國文字,沒有能力統一語言。在當時長江中下游是百越雜處,詩經和尚書的用字就不同,口語差異只會更大。各地既有方言加上分時異地南下的漢晉唐宋北方移民,和所謂秦語可以說是平行演化。
中國稱「普通話」,臺灣稱「國語」,新加坡稱「華語」。這種語言融入了大量北方少數民族語言,與元朝前的官話(中原雅音)已有很大不同。古中原雅音的許多特徵,反而大量保存在各種「漢語方言」中。「漢字」與「秦朝」當然有重要的關連性,但今天的「普通話」、「國語」、「華語」哪會是傳承自秦朝。
tnkk01 wrote:秦始皇只有統一文字...(恕刪) 對的,秦始皇統一文字改用秦語為官語,用秦語的語法而已,並沒有統一語言,也因此古漢語能流傳至今~在周室衰敗,春秋戰國時各地方言興起就已有很多用字語法不一樣了古漢語衰敗成方言,傳到閩南後各地又有很多語音差異,但還聽得出來是同語系~魏晉南北朝時蠻族入侵中原,兵荒馬亂,中原各地方言語音更是雜亂了⋯
孫先生一口廣東腔官話,老蔣、小蔣濃的化不開的浙江腔調,推行國語統一讀音的吳稚暉先生滿口江蘇話,毛先生說湖南話、鄧先生說四川話...不管國語或普通話,都同意用北京發音做基礎,沒有人說要改廣東話、浙江話、湖南話...不管此岸、彼岸,這些老國民黨、共產黨在做的,只是希望語言發音能夠統一。沒甚麼大中國沙文主義的想法,只想著文盲這麼多,如果語言能夠統一,人民就可以用簡單的拼音符號(注音符號)識字、看報紙。資訊交流便利,國家自然能強盛。如果我是老蔣,要威權,我就讓大家說浙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