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高雄 輕軌 165億元,台中 BRT 20億元,不知那一條坐的人比較多?


伯爵紅茶 wrote:
也不知道你們要批什麼!
像貓纜一樣年年賠 也不見某政府拿出解決方案。



拜託貓攬又不是台中市的..你拿來胡扯做什麼??

上海電容車的連結又不是我放的,是你大哥放的好嗎??

你現在又再這邊鬼扯什麼

其他家技術到哪??

你不會又要講特斯拉吧!!

保固8年啦~~

護航?? 是我還是你....問問01大家吧!!

這篇文多少台中人告訴你有BRT很好

你卻忽略再忽略一付我管你欠多少錢我就是要做MRT要做LRT

沒人搭"以後"就會有 沒賺錢"以後"就會賺

高捷補貼小賺你就放煙火

BRT補貼3個月公車運輸量漲幅達3成你就說人家差

還在那邊一直扯東扯西

拜託東西要那麼好全世界大城市應該都要有才對啊!!





terrega3234 wrote:
一天到晚酸高雄有啥意...(恕刪)


因為希望高雄長大,況且沒人在酸高雄,

大眾運輸系統的先決成立條件,應該是解決廣大的人口稠密區的人員流動問題,

但是高雄市政府卻不斷地想把人口往稀少的地方遷移,藉以分散人口密度,

目前的做法會造成新建運輸設施的使用率偏低,且人口稠密區的壅塞現象不見改善,

若新建運輸設施沒辦法達成營運目標,就會為財政帶來窘境,

但是新的設施卻又已經拉高蛋白區的土地單價,延緩人口往周圍遷移的速率,

當然,炒地是每一個縣市政府最快的薪資外所得,

周邊未開發土地的期望本益比又最低,

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要將捷運開發在新興區,

連陣營不是同樣喊軸線反轉嗎? 其實都一樣啦。


阿貴0224 wrote:
更雄輕軌才剛要完成1...(恕刪)
伯爵紅茶 wrote:
政府公務人員已經幫你...(恕刪)


這我很清楚,是你沒弄懂。只比較LRT和公車的污染當然LRT完勝!
但是你要講污染與成本就必須整體討論,不是只單看1個工具而已。

前面都討論過了,1條LRT的造價可以蓋好幾條BRT,而好幾條BRT可以形成1個完整的路網,
增加大家搭乘的意願,進而減少自用機車、汽車的數量,間接改善空氣污染及行車速度與安全。
造成空氣污染的並不只有公車, 更多是自用汽機車造成的,
要討論何種方法可以降低大台中的空氣污染就必須把這些因素納進來討論才客觀

請問,1條MRT或LRT辦得到嗎?

也許, 你的重點應該擺在目前只有一條BRT, 沒有路網, 所以看不出成效;

所以, 首要之務應該是"何時可以趕快把路網建構出來?"

一條BRT比上LRT或MRT, 當然BRT完敗!
(一) 原先市府規劃指定公告區域內禁止行駛二行程機車,議員修正為「自110年1月1日起,市府府得公告指定區域內,禁止行駛燃油機車;並於105年1月1日前訂定相關獎勵汰換辦法。」,限制種類較原先規劃為廣,低碳辦公室黃執行長崇典表示,這對市府團隊是一大挑戰,因為違反規定者有處罰之規定(罰新台幣500元),未來通過核定後將由交通局妥善規劃區域的劃分及執行方式,也會針對鼓勵民眾汰換機車為電動機車的補助擴大辦理,降低對民眾的衝擊。
(二) 另議員增列「快捷巴士車輛,除藍線外,未來的採購應以環保電動車為原則」,未來交通局在規劃BRT車輛購置上,多了一層規範,將以環保電動車為優先。



以上資料來源: 台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台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原來2013年台中市政府就有環保電動車做為規劃,因為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所以還在觀望吧!!

快捷巴士(BRT)計畫
臺中市位於台灣西部心臟位置,為中部地區政經發展中心。截至民國 100 年, 縣市合併後的臺中市人口已達 266 萬餘人,登記汽車數 94 萬餘輛、機車數 174 萬餘輛,近年來私有運具成長快速,市區道路已開始壅塞,未來將影響都市環境、 形象及生活品質,阻礙大臺中永續發展。

因此臺中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公共運輸建設,期望以高運量之公共運輸轉移私有運具之旅次,並已進行整體捷運系統規劃。然而捷運系統雖能有效處理交通問題,但卻存在造價高昂、建設期長、交通衝擊大等缺點,故臺中市政府規劃快捷巴士(Bus Rapid Transit ,BRT)之構想,期能利用 BRT 高效率、高彈性、低成本、 短工期等優點,優先建構大眾運輸路網並培養公共運輸運量。

臺中市政府於101年進行BRT藍線優先路段之細部設計,以臺鐵臺中站為起點,沿臺灣大道經東海大學至靜宜大學,預計 102 年底先於靜宜大學至東海大學路段試運轉,並於103年3月全線試運轉。此外,臺中市政府亦公布未來 6 條路線遍及大臺中 29 區之快捷巴士願景路網,打造大臺中完善大眾運輸路網。




為何要建brt?

有鑑於本市市民長期仰賴私有運具使用,因此為扭轉、改變市民運具使用習慣,並培養後續推動軌道捷運路網所需之運量,以利向中央積極爭取核准興建與經費補助。爰此,本局計畫先行推動快捷巴士BRT系統建設,因為快捷巴士系統具有低成本、建設期短、高服務水準等優勢,適用於培養大眾運輸旅次,俟大眾運輸人口到達建設軌道捷運系統的運量時,該系統即完成其階段性任務,進而推動軌道捷運系統,並可與軌道捷運同步提供服務,給予民眾多樣的搭乘選擇。在軌道捷運建設尚未核定前先提供BRT服務市民,乃本局的規劃方向,而透過便捷且完整的交通路網,提供民眾可及性高之運具使用、並透過轉乘服務等配套措施,除有效滿足民眾通勤、通學需求外,更可帶動大臺中地區觀光發展,整體提高大眾運輸之承載率與運量,打造大臺中地區一小時生活圈。

事實上,歐美城市其大眾運輸能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城市內是否擁有捷運或輕軌,而是能在城市內構建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並有效銜接城市內部不同的運輸系統。因此,臺中市的大眾運輸發展,不僅要在重要路廊上提供更高品質的大眾運輸系統服務外,更重要是需建構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提供市民一個「無縫運輸、慢活臺中」的新意象。運輸系統並無優劣之分,僅有適切與否的問題,在政府目前可投入的有限資源下,該投資一條捷運路線或是一個BRT路網,何者可創造最大社會效益以及滿足多數民眾搭乘需求,BRT做為MRT之先期發展計畫應為正確選項。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於民國99年所做「研提推動大眾捷運系統建設與營運永續發展機制之研究」,針對都市特性、營運環境及都市財政等指標評估國內城市捷運系統,認為BRT適合都市人口數在200萬人至400萬人之間的城市。交通部 100年度公路公共運輸發展計畫,各縣市均積極爭取建置 BRT,交通部評估臺中市人口及公路運輸環境都具備發展BRT的條件,最後選定臺中市為BRT示範城市,於99年中央補助臺中市500萬元BRT規劃費,100年更進一步補助臺中市6,500萬元辦理BRT工程細部設計及監造,可見中央對本市發展BRT計畫的肯定。
資料來源: 台中快捷巴士官網


其實人家官網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axr6902421 wrote:
你應該都是從小港搭到小港機場吧..

或是從橋頭搭到楠梓吧...

你可以去台北搭搭看,淡水到紅樹林也不用擠來擠去喔...到處都有位置坐喔...



每個月從台中出差到高雄最少兩次..

搭高鐵轉捷運到巨蛋,有時候到凹子底,有時候到美麗島轉往西子灣..

沒搭過有座位的捷運..

四年前一樣的行程,確實是有座位.

現在左營到高雄車站,高雄車站到三多商圈....基本上很難有位置坐


給兩個案例參考,都是在11/21(五)。
13:00北捷市政府站上車,幾乎無座位,但站的人也不多。接下來文湖線根蘆洲線轉乘站,上下車的人都很多,但一路至台北車站我下車時都差不多無座位。
20:30高雄車站上車,幾乎無座位,但站的人也不多,下一站美麗島轉乘站,一半的人下車後,就沒人站著了。接下來隨著乘客陸續下車,人就越來越少。
就離峰的運量來看,北捷跟高捷確實相差不大。但尖峰時間就相差很大了。居家版有些魯蛇,老是在抱怨捷運墊高房價,沒有捷運大家就買得起房了。我常常看著那些擠捷運的人,如果都換成到馬路上運送,交通不知道會變成怎樣?
另外,如果坐高鐵,一定會有高雄捷運很多人坐的錯覺,我常常快晚上11點才到高雄,但左營站如果有高鐵剛到站,光高鐵下來轉乘的旅客,就可以把空車進來的座位塞滿還多出來,即使到11點也一樣。有時間往北在多坐一站,然後再坐回來,那一定會有位置。
cruiser58478 wrote:


給兩個案例參考,都是在11/21(
高雄是三節車廂,不知道台北有沒有三節

小沙皮 wrote:
也許, 你的重點應該擺在目前只有一條BRT, 沒有路網, 所以看不出成效;
所以, 首要之務應該是"何時可以趕快把路網建構出來?"
一條BRT比上LRT或MRT, 當然BRT完敗!


所以我說10年前早就要搞好BRT前期計畫.
路線規劃與人口養成本來就該在人口大爆發之前。依據都市計畫先進行規劃執行。
當都市發展到一定程度你想要施工LRT、MRT 無論高價或地下都是一筆更大的開銷。

所以我之前也說過
2011年底推出免費8公里公車政策,並投入20億預算執行,103年總預算更超過30億,累積超過50億.

很明顯就是讓大家用大眾運輸。不過為何以前不做好。
現在才花公款變成年年燒幾十億請大家用免錢的公車。
然後兩邊比賽看誰給的免費距離最長。

所以說大眾運輸路網與都市規劃本來就是綁在一起。
政府每年請公務員考察國外建設。 到頭來只有這樣...


你不覺得他們行動太慢了,我是恨鐵不成鋼.

真的覺的老胡應該把錢花在多蓋些公園,放煙火,也請天團來駐點定期開演唱會

這種"立即見效,人民有感的建設"應該多一些

六都負債最低,人民根本無感,那是以後孫子輩的事情

台中應該大量舉債搞有感建設才是王道,沒錢就跟中央要

連這都不會,難怪民調到現在還落後.........。
伯爵紅茶 wrote:
所以我說10年前早就要搞好BRT前期計畫.
路線規劃與人口養成本來就該在人口大爆發之前。依據都市計畫先進行規劃執行。
當都市發展到一定程度你想要施工LRT、MRT 無論高價或地下都是一筆更大的開銷。
所以我之前也說過
2011年底推出免費8公里公車政策,並投入20億預算執行,103年總預算更超過30億,累積超過50億.
很明顯就是讓大家用大眾運輸。不過為何以前不做好。
現在才花公款變成年年燒幾十億請大家用免錢的公車。
然後兩邊比賽看誰給的免費距離最長。
所以說大眾運輸路網與都市規劃本來就是綁在一起。
政府每年請公務員考察國外建設。 到頭來只有這樣...
你不覺得他們行動太慢了,我是恨鐵不成鋼.


這我又要反駁你了,誰告訴你沒有做前期計畫的?

你可知道老胡上來之前的台中市公車爛到什麼地步?

什麼叫過站不停、隨招隨停你知道嗎? 當時台中市的公車破舊和爛是出了名的

而且司機先生會自己喵一下站牌下有沒有人,沒人就自己跑了停都不想停

還有不需要到站牌才能上下車,行人看到車就可以招手、乘客看到目的地到了就可以按鈴下車

一整個失序與脫序...

2000年後老胡上來,當然也想爭取MRT,但是除了中央已經換黨執政對老胡爭取建設不利外...

高雄這個特級失敗的例子
高雄這個特級失敗的例子
高雄這個特級失敗的例子
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造成中央(不想給太多補助)和地方議會(不想負債擴大太快),都不是很支持MRT的建設...

但老胡很早就看出高雄失敗的地方在哪,就是民眾根本沒有養成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

所以幾乎上任第一時間就開始著手整理和改善台中的公車路線和班次...

而且持續了很多年才有今天的地步,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習慣是很難改的...

你規劃完了,民眾買不買單? 接不接受? 這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觀察和調整...

看看高雄和台南就知道了,只想急就章的學台中8公里免費...改善狀況還是有限...

而且在2011年推出8公里免費前,台中的公車大眾運輸狀況早已經改善相當多了...

願意搭乘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這可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東西,你要恨鐵不成鋼之前,也麻煩先了解一下真實狀況好嗎?
台中brt通車前…

我把他歸類成捷運…

通車後…在沒有開放全線綠燈通行的情況下…

他就是公車…


要怎麼比?

如果他是輕軌…再多花些錢也沒關係?

如果他只是個跛腳brt…那花再省都是浪費!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