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某常委在fb po文 內容如下
"
<<<<二、黑箱?其實當中早有多次溝通。
溝通有很多種方式,不是上台唱高調、大放厥詞大開記者會才叫溝通。你沒有加入溝通過程,不代表政府沒有溝通。提醒各位這是一場談判,不是一場遊戲或作秀。如果我們的溝通是大喇喇的把底牌亮出來,那大陸就知道我們的底線在哪,要搶得先機把整碗捧去不是難事。沒有人在談判的時候就先亮出底牌的。
【Part2】為什麼30秒通過服貿?→寫給那些支持服貿,但認為是強行通過的朋友
<<<<一、逐條審查,全世界根本沒有人這樣搞。
全世界沒有哪個貿易協議可以讓國會搞逐條審查,自由貿易協議本來就是有捨有得,整份協議是談判後的結果。想一想,如果是你代表雙方談判,你們談判完畢以後,別的國家拿回去逐條審查,然後不合自己意的就退回來,這算是談判嗎?國際間就是如此競爭,其他國家憑什麼要這樣讓你?
"
真的如他所言,"如果我們的溝通是大喇喇的把底牌亮出來,那大陸就知道我們的底線在哪" 是這樣嗎??
逐條和包裹式審理又有什麼不同?
bart_go wrote:
到底之前那些貿易協定是怎麼審的,
有沒有人可以解釋一下?
這篇文章可以看看:
除了逐條審查,我們還應該做什麼?
簡單來說 台灣目前缺乏一套經貿協議簽署的監督機制
現在與中國簽的服貿協定
可以說是在監督機制缺乏下
執政者沒有事先把衝擊 利益和相關的基層溝通與意見參考前就簽下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