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慈航:「南無極樂世界,西天如來法駕在此!」燕赤霞:「你真大膽,連如來佛也敢假冒,你還有什麼不敢做的?」知秋一葉:「你這卑鄙妖怪,再繼續扮下去,連自己都信以為是真的!」寧采臣:「你怎麼扮都沒用,我要把你的假面目公諸於世!」普渡慈航:「世人都喜歡偶像崇拜,為什麼你們要跟世人作對呢?」燕赤霞:「我呸!就因為世人無知,才會被你乘虛而入,就是要崇拜也不會崇拜你這種妖怪,你別想騙人了。」貼貼電影台詞不至於被吉吧?
出家人本來就不用繳稅,她卻用出家人來包裝自己教職的身份!可見她就不是真的出家人!要怎麼解釋這種人呢?問問Ai好了!直接點出其虛偽性和操縱性。 道貌岸然 解釋:這是最經典的成語。指外表嚴肅正派,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內心卻可能充滿了普通的私慾甚至邪念。完美契合「神聖包裝」與「普通內在」的對比。 例句:他總是談論慈悲與奉獻,但私下卻斤斤計較,不過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披著神聖的外衣 / 以宗教為幌子 解釋:非常形象的說法。「外衣」和「幌子」都強調了「包裝」和「偽裝」的本質,暗示其行為與神聖身份不符。 例句:他不過是披著神聖的外衣,為自己謀求名利和權力。 聖袍下的凡人 解釋:一個充滿文學色彩的比喻。「聖袍」象徵地位和神聖性,「凡人」則代表其無法超脫的七情六慾和弱點。對比強烈,一針見血。 例句:當他被揭露與常人無異的弱點時,信眾才驚覺他終究只是個聖袍下的凡人。 神職光環的消費者 解釋:較為現代的說法。指出其人並非真心奉獻,而是在「消費」神職身份帶來的光環、信任和影響力。
Panchrotal wrote:六波羅蜜第三條忍辱做不到就別當出家人 「當年廣欽老和尚在大陸深山潛修之後,回到寺裏常住,有一天大殿功德箱的香火錢丟了。當家師和香燈師傳出這個消息的時候,舉寺譁然。老和尚沒回寺以前,從來沒掉過香火錢,老和尚回來沒多久,全寺賴以維生的香火錢居然不翼而飛,而且讓大家聯想到的就是,老和尚每天夜間都在大殿裏坐禪,如果說有人動手腳,第一個知道的應該就是他,既然他沒有反應,那麼偷香火錢的,會是誰呢?於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從此,整個寺裏上下,大家雖然都不明說,可是只要一進大殿,或碰到老和尚,沒有不以白眼相向的。古人說:萬夫所指,不病而死。老和尚在眾人默擯之下,一句表白說明辯解的話也沒出口,一點不滿怨懟的心也沒起。就這樣度過了一個多禮拜,大家仍然怒目相待,老和尚依然如沐春風。這時候,當家師和香燈師才出來講話,揭開這段公案的謎底。原來香火錢並沒有掉,這只是當家師和香燈師,想藉此事來考驗老和尚,究竟在山上潛修幾年之後,歷練出什麼樣的人格來?沒想到老和尚,居然在眾怒之下如沐春風。經當家、香燈師這一表白,大眾師都自覺慚愧,這一個多禮拜,天天懷疑、怒目所向的,竟是一個人格完美、超然物外的道人。大家除了生起一份愧疚不安之心外,倍生一份敬佩讚歎之意,而老和尚卻依然故我,不為毀譽得失而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