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8月出口贏南韓!韓國專家「不得不認輸」 韓網:以為台灣經濟不好

watching-guy wrote:外銷工廠, 金融與國...(恕刪)

台灣普遍薪資偏低主因,是央行為了有利出口賺外匯,長期以來刻意大幅壓低台幣匯率

跟買陸貨沒啥關係

至於匯率控管如何會影響薪資

如果經濟學太難,Youtube有很多經濟學者有簡單的介紹,自己去找來看吧!
小米尼 wrote:
只有台积AI 相關的...(恕刪)


胡說八道啊.

台灣GDP成長率8%, 台積電所有工廠的營收總和也沒有台灣GDP的8%

台積電特別好, 不否認, 美國送給他大禮, 去壓抑中國的胡鬧. 但是其他產業也都有撿到中國掉出的肥單而受益

我有個朋友, 做汽車精密零件廠, 工廠在新北, 川普當選前, 他們一個廠每天工作一班, 才短短一年時間, 擴廠到三廠, 每天工作三班, 週六週日也照常生產, 產能擴大十倍, 從去年就排訂單排到年底, 現在擴產10幾倍, 訂單還是做不完, 訂單仍然是排到年底. 公司還招待員工旅遊去日本, 帝王蟹吃無限

他跟我解釋為什麼生意好, 因為現在中國的關稅很重, 都要盡量減少下單去中國, 非萬不得已是不會找中國買.... 雖然日本韓國也有產能, 但是日本韓國的零件工廠, 就算全速生產, 供應給本土品牌的美國廠就不夠用了, 根本就無力接受德美英法車廠的訂單, 也無法接汽車維修市場的訂單, 而且台灣有經驗口碑的工廠也不多了, 因此他們的貨品買主都是下長單, 霸占產能, 他們為了吃下高價長單, 把原本的倉庫改為二廠, 結果還是不夠, 又租了隔壁的鐵皮廠辦做三廠,

他現在是想, 如果長單可以持續下去, 他要把一廠的舊機器改成跟三廠一樣用高效能的, 產量可以擴大1.6倍, 不只一倍喔, 是1.6倍. 這樣生產成本還可以再降低, 出貨量也可以更提高.
這次輪到韓國「好想贏台灣」!台灣人均GDP將破4萬美元引發韓媒關注,陷入發展停滯的阿里郎好焦慮


台灣與韓國數十年來的經濟競賽,即將迎來歷史性的轉折點!根據韓媒《朝鮮日報》的分析報導,台灣今年(2025年)的人均GDP預計將達到3萬8066美元,時隔22年首度超越韓國的3萬7430美元,完成「黃金交叉」。更令韓國感到焦慮的是,台灣預計在明年就將一舉衝破4萬美元大關,而韓國卻已在「3萬美元俱樂部」中停滯長達十年,望塵莫及。

韓國三大報之一的《朝鮮日報》14日報導,綜合韓國政府與台灣主計總處的數據分析後指出,台灣的人均GDP將在今年迎來歷史性的「超車」,正式超越韓國:2025年台灣的人均GDP將達到3萬8066美元,而韓國則為3萬7430美元。這將是自2003年以來,長達22年的時間裡,台灣首次在這一關鍵經濟指標上反超韓國。而且韓媒認為,這不只是一次短暫的超車,更可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韓國的經濟表現自2003年超越台灣後,雙方差距一度持續擴大,在2018年時,韓國人均GDP甚至領先台灣將近1萬美元。然而台灣近年憑藉以出口為導向的高速成長,雙方差距不斷縮小,如今終於實現逆轉。尤其明年(2026年)的數字更為關鍵,因為台灣主計總處預測,屆時台灣人均GDP將達到4萬1019美元,史上首次叩關「4萬美元俱樂部」,然而韓國明年的預估值僅為3萬8947美元,仍在3萬美元的區間徘徊。

台灣五年衝關 vs. 韓國十年停滯
《朝鮮日報》指出,台灣與韓國的經濟表現出現「黃金交叉」,背後是兩地截然不同的成長軌跡。因為韓國人均GDP早在2016年就來到3萬美元,但此後十年的經濟成長卻陷入瓶頸,始終無法突破4萬美元的天花板,被韓媒形容為困在「3萬美元的箱子」裡動彈不得。反觀台灣,雖然直到2021年才開啟「3萬美元時代」,比韓國晚了5年,但卻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從2021年到預計達標的2026年,台灣僅用5年時間,就將完成從3萬美元到4萬美元的跨越,速度是韓國的兩倍以上。

成長動能的差異也反映在經濟成長率的預測上。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為4.45%,而韓國政府對本國今年的成長預期,卻僅有悲觀的0.9%。為何台灣能創造如此驚人的成長奇蹟?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經濟學教授石秉勳對《朝鮮日報》表示,台灣成功的秘訣在於「正確的選擇與集中戰略」。台灣的經濟決策者很早就體認到,若要培養一家從晶片設計到生產全包的企業(類似三星的IDM模式),在全球市場上贏得競爭將非常困難。因此台灣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戰略性地專注於晶圓代工業務,特別是在AI晶片這個新興且至關重要的領域。

《朝鮮日報》認為,正是這種「選擇與集中」的策略,讓台灣在AI晶片這個新增長核心產業中搶占了無可取代的領先機。與此同時,台灣傾全力培養並從全球引進頂尖的相關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最堅實的後盾。這項策略的力量最終體現在了亮眼的經濟數據上,讓台灣得以在數十年的競賽後揚眉吐氣。如何打破長達十年的成長僵局,也成為韓國刻不容緩的國家級課題。
stever2018
stever2018 樓主

"台灣成功的秘訣在於「正確的選擇與集中戰略」"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重點在於台積電培養在地廠商一起打世界杯的能力,台灣能夠進入台積電生態圈的配合廠商全都有世界一流品質,這並不是政府的選擇而是台積電培養的

2025-09-16 17:18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