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車,也搭公車,坐捷運、騎機車、大重、自行車,甚至走路,因此對此地特別有感。
早期阿扁任市長期間,開始推行公車專用道,有效減少公車與機車的重大車禍,但並不表示讓整體交通順暢。
之後,馬英九擔任市長,進而擴大規劃讓公館地下道,成為公車專用道,當時我是非常反對的,因為,尖峰時段公車特多,在水源市場前回堵排隊進站,反而造成地下道空蕩,道路利用效率降低,平面車道經常回堵到新生南路口,因此,公館地下道讓公車專用,根本是個錯誤政策!但做也做下去了,市民也莫可奈何。
時至今日,公館圓環連續七年為台北市的路口車禍王,是馬英九市長期內該負最大責任。
OK,回顧了過往,當前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減少車禍(注意:不是提升整體交通順暢喔!)
蔣萬安市長早已招集專家學者規劃,今年三月就已宣布拆除,期間一再開說明會,並與地方溝通,並非綠營抨擊的一意孤行,完工後可使行車動線單純,駕駛判斷更直觀,預估可使車禍率降低六成,這是挽救市民生命的重大決策。
事實上,因為公館圓環較小,東西南北的車輛又特多,出入圓環的動線,始終讓駕駛人霧煞煞,無論改成何種方案,都會顧此失彼,總是無法讓所有人滿意,而交通是專業的事,就應交由專業規劃與執行,
如今,會有部分反對人士的聲音,是可以預期的,因為,改採另一種規劃,同樣會有另一批人反對,不是嗎?
交通之事,就讓專業去規劃執行,不用刻意牽扯政治,或只圖少部分人的利益,總之,降低公館圓環車禍率,是市府責無旁貸的,就待改建完成後,看車禍率是否降低來說話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