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han wrote:
從抗日戰爭開始,美國都站在蔣光頭的對面
甚至於在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美國才停止對日本侵華的援助
更不要說在1949年為了讓毛澤東統治中國
逼迫蔣光頭讓位給李宗仁
然後把李宗仁弄去美國搞流亡政府
直到韓戰爆發,美國才了解要在太平洋西邊搞隻看門狗
當一隻要自己買狗糧的看門狗還沾沾自喜
我TM也服了!
1948的下半年老蔣諸事不吉,先是8月發行金圓券取代法幣,結果改制失敗,通貨膨脹更熾;
到了年底的徐蚌會戰又嚴重失利,精銳大傷。在自思必敗之際,老蔣決定狠心放棄中國大陸遷往台灣;
他瞞著李宗仁,暗令小蔣以「預支軍費」名義,透過中央銀行與國防部軍需署簽訂「黃金密約」,陸續將國庫的黃金、銀元、外匯,加上故宮國寶,全部運到台灣保存,供做再起的本錢。
安排妥當了,老蔣才在1949年1月21日突然召聚文武百官,當場宣布「引退」,軟硬兼施要李宗仁簽署「代理」總統,並承諾進行與中共議和、向美方請求美援等棘手難題;李推拒,則以〈憲法〉規定「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相逼,李不得不應允。不料老蔣一到溪口老家,立刻架設7個電台蒐集各方情報,「垂簾聽政」、遙控指揮。一開始李宗仁努力延攬內閣人才、組成和談代表團與中共對話、約見美蘇大使尋求支持、重新擬定作戰佈署,穩住半壁江山。
直到蔣系將領湯恩伯公然不服防區調度,台省主席陳誠又拒絕回運部分黃金做為軍政費用,李才驚覺指揮權仍在「下野之人」手中,自己要錢沒錢、要兵沒兵,形同空頭總司令。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李詳述代理期間老蔣如何自做主張、事事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