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2k wrote:
淚;她也強調「消滅了文化,就沒了國家!」,怒轟與毫無文化素養的藍白立委討論「文化」,根本是對文化的褻瀆。
shukae wrote:
看! 吳思瑤大大已經核實!!!
沒有國家預算支持,台灣文化就會消滅!!
這就是台灣文化的強大韌性!!
2.8億就能換台灣長治久安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nicewawa wrote:請問文化部是基於哪一款追加預算?
請問文化部是基於哪一款追加預算??
請問文化部是基於哪一款追加預算???
矮油!.....呆丸價值....尚界大
來:SOP
不同意.....是配合老共地認吱作戰,意圖消滅呆丸文化......安咧嚴不嚴重??
=======分隔線======
懶得看?......
臭不可聞?
合法要飯?
拿公帑淦洨在野...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100063669923515/search/?q=%E5%BE%90%E9%81%A0
徐宗懋圖文館
文化補助款的特權與腐敗
—李遠的聚寶盆的黑暗交易(一部曲)
李遠在「台灣閃耀坎城」媒體見面會宣布100億元資助影視產業,台下爆出歡呼聲。(文策院新聞照片)
100億的歡呼聲
2024年6月12日文化內容策進院在台北舉行「台灣閃耀坎城」得獎暨入圍作品團隊媒體見面會,文化部長李遠與入圍獲獎團隊合影,並且致詞說:「他知道電影人的苦就是沒錢,因此進入內閣首要工作就是去拜會國發會主委爭取第2期國發基金100億投資基金。」說完後,台下揚起興奮的呼聲。有100億的錢可以分,怎能不興奮呢?這可不是一般的小補助,而是金山銀山。
2024年台灣電影參展坎城影展被形容成「成果極為豐富」,這些電影的背後都是當局補助經費支𣛟。不過,平心而論,大部分台灣觀眾對這些電影幾乎聞所未聞,沒有任何印象,比起韓國片風生水起,隨便一位偶像明星來台灣都會掀起年輕粉絲們的嘶叫聲。文化部投入巨資扶植的得獎的電影跟台灣社會幾乎毫無關係,沒有大賣座,沒有茶餘飯後的話題,更沒有明星偶像、更不會有熱情的粉絲。
豪華的見面會
事實上,就連這一次媒體見面會的活動費用公開招標,也花了快100萬,將近剛畢業年輕人兩年的薪水。我們自己辦活動,很清楚成本結構,其實這種一次性的見面會50萬就可以非常豪華了,為什麼需要花到上百萬錢的呢?這種拿納稅人的錢胡亂揮霍,為什麼?變成習慣了嗎?
絕大部分的台灣人並不知道目前的台灣電影行業,幾乎是靠納銳人的錢在養活的。曾幾何時,本質上是商業活動的電影事業,彷彿變成的社會福利,而且不像教育補貼,是未來主人公的投資,可以普及到每一個人身上,影視補助只是針對一個行業,而且在現實中變成由幾個大公司所掌控,成為種怪異的補助食物鏈。從2019年到2024年共五年,文化部影視補助總計高達53億7593萬元,這還沒有把國發會、文策院和地方政府的補助計算在,也沒有包括文化部補助給公共電視、客家電視台等製作影集的經費,如果全部計算在內,總額必然在兩倍以上。電視台影集的製作也是委托外部公司製作的。
過去五年補助最高的公司和金額
以下是過去5年獲得文化部補助前五名公司和金額:
2019年總補助金額為 7億7052萬
1.馬克吐溫國際影像有限公司
4820萬
2.百聿數碼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3600萬
3.天予電影有限公司
2880萬
4.絡思本娛樂製作有限公司
2200萬
5.華映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2170萬
2020年總補助金額為 8億3316萬元
1.拙八郎創意執行股份有限公司
6396萬
2.欣湉國際有限公司
3500萬
3.犢影制作電影有限公司
3118萬
4.群之噰傳播有限公司
3000萬
5.本地風光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2500萬
2021年總補助金額為 7億8330萬
1.逆光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3700萬
2.時創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3100萬
3.農人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2500萬
4.奇蹟映畫所有限公司
2000萬
5.鏡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2000萬
2022總補助金額為 5億7750萬元
1.米倉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3800萬
2.岸上影像有限公司
3200萬
3.鑫囍創業股份有限公司
2500萬
4.聯鑫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2000萬
5.打勾勾娛樂有限公司
1800萬
2023年總補助金額為 12億8960萬元
1,台北創造電影有限公司
8085萬
2,零日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7131.4萬
3,金盞花大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6340萬
4,紅衣小女孩股份有限公司
5483.2萬
5,大慕影藝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040萬
2024年總補助金額為 11億2185萬元
1.麻吉砥加電影有限公司
5000萬
2.映畫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200萬
3.什一影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2600萬
4.天予電影有限公司
2590萬
5.水花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2500萬
2019-2024年總補助金額為 53億7593萬元
這就是文化部補助款食物鏈的上層,下層就是一部1000萬左右金額,以及更下面有一口飯吃的大小從業人員,包括製片、場記、燈光、特效、音效、配音、剪接、攝影助理、道具工人、臨時演員.. 等等。只要劇本和計劃通過,就可以拿到幾千萬的補助款,對於其他行業是天方夜譚,對於影視產業彷彿是基本權利。拿政府錢長期養活某一個特定營利事業很難被認同,但拿政府錢拍片卻是「天賦人權」。這些巨大的數字下的基層從業人員是什麼狀態?
影劇圈吹哨人的精彩對話
以下是一位從業人員提供他和同行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到食物鏈下層生動的生活狀態,為了保護他們,我們使用A和B的代號:
A:
所以你就可以是不管己了啦,公共電視的確沒有市場、但他提供了很多新人機會。這事應該與你無關。你最在意的是什麼事、好奇問問。
B: 那公視預算,你拿的到嗎,都是那些大頭在拿,你以為一般人拿的到?我有公視的朋友,公視內部拿到預算你還要回饋,剩下的錢也不夠你拍片,你還是要自籌拉贊助,你真以爲拿到預算你就過關了。我再跟你說,我在馬時代成立工作室,我接了很多公視案子,當時的公視是沒有意識形態的公視,從沒聽過拿到預算還要回饋的,因爲公視是全民的沒有收視率的包伏,沒聽過會貪污的,拿預算不會分你親不親綠,只看你的劇本好不好,現在的公視早就被一些親綠的大頭壟斷了,一般年輕導演只要你不親綠就別想拿到預算,這是公視當初成立的宗旨嗎,你自己想想吧!
A: 有沒有實際案例可以分享給我知道嗎?很想去訪問那些被屠害的人。
B: 我沒有案例,就算有也沒人會告訴你,他們都還在圈內,不會斷自己的路。
A: 所以他們都還在業內?哪......他們是你認識的朋友嗎?
B: 再看一下上電視抗議的導演編劇,就那小貓幾隻,全臺灣的導演編劇就那幾個人嗎?因為就是那些人在壟斷公視。以前我都以接公視的案子為榮,現在你去圈內問一下誰還想接公視的案子
A:台灣的影劇工作人員。我想應該沒有很多。但也不會是那幾個人而已。可是那個不是最大的問題,立委們在審核預算。他們現在被這一群人指控是惡性報復刪除預算。所以站在你的立場。你是不是要為他們證明公共電視是一個惡性的集團。應該被刪除預算。是不是要幫他們證明他們刪預算是有道理的。是有證據的是站在公理的那一邊呢?我希望找到證據。
B: 自己去找吧! 什麼是惡意,你自己去投稿(編按,指提案)試試看吧,這種事情你很難拿到證據,要不然早就被掀開了、公視董事長是綠派的酬庸,總經理是綠派的酬庸,現在都肥的很,下面的人敢怒不敢言,投稿的都是大頭導演,你只要說一句他不想聽的或罵一句綠蛆的壞話,就永遠接不到公視的案子,請問你要去哪裡找証據,因爲這都是心証。
A:劇本好壞是心証,預算高低是心証,藝術是心証,哪一項是有實質証據的?
B:我因為疫情被迫停業,但公視,三立,民視卻不用停,疫情多久就拍多久,我一間小小工作室能撐多久,只能退休,這個政府發佈執行令卻分顏色,如果是你,你能接受嗎,我不能。
A:我們不是同業嗎?疫情我也是一起經歷的。大家都一起同在。我沒有同不同意的問題。那時候我還是有案子在動。我記得也沒有強制不能工作啊……
B: 我們影視業被強制停工,你沒被停,哪就是制作公司背後有靠山,疫情期間有多少同業人員沒飯吃轉行了,你不知道?
A:所以我運氣好!有好朋友一直找。台灣沒有封城吧,只有強制口罩,這是我的記憶。疫情有讓我案子變少但依舊在這業界。所以政府是執行了什麽執行令?求你喚醒我的記憶、是什麼執行令讓你的工作是結束營業?這時是你出來說說話的時候了。告訴我!跟我聽聽
B: 我們影視業第一個被強制停工你不知道?多少同業轉行你不知道?你真是溫室的花朵啊
王師高調鼓吹罷免的背後
以上是影視圈圈內人士對話,生動反映出補助款食物鏈下層的人怎麼看待上頭的事情?那些補助款大頭是否有名有姓?其實不難查,很多圈內不滿的聲音都指向幾個固定的對象,其中一個就是目前不斷帶頭鼓吹罷免的牽猴子負責人王師,此君也算是網紅,在網路上有一群徒衆跟隨,用粗鄙語言叫陣。以下是他的公司過去五年取得17個補助款案,總補助金額為3362萬元
2019 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怪胎
220萬元 國產電影片國內創意行銷計畫補助(第二梯次)
2019 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黑熊來了
70萬元 國產電影片國內創意行銷計畫補助(第二梯次)
2019 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
70萬元 國產電影片國內創意行銷計畫補助(第二梯次)
2020 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國產電影片《怪胎》
100萬元 國產電影片應用數位視覺特效製作獎助要點(應用數位視覺特效製作獎補助金)
2020 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千年一問
10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一梯次) 2.第二類行銷宣傳活動補助
2021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
10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一梯次) 2.第二類行銷宣傳活動補助
2021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咒
18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一梯次) 2.第二類行銷宣傳活動補助
2021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非想非非想
8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二梯次) 2.第一類行銷策略規劃補助
2021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鬼才之道
10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二梯次) 2.第一類行銷策略規劃補助
2022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非想非非想
120萬元 紀錄片製作補助
2022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流麻溝十五號
10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一梯次) 2.第二類行銷宣傳活動補助
2022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消失的紫斑蝶
4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一梯次) 2.第二類行銷宣傳活動補助
2022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女優 摔吧!
6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二梯次) 2.第二類行銷宣傳活動補助
2023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鬼才之道
1,500萬元 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
2024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國產電影片《鬼才之道》
252萬元 國產電影片應用數位視覺特效製作獎助要點(應用數位視覺特效製作獎補助金)
2024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鬼才之道
22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一梯次) 2.第二類行銷宣傳活動補助
2024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非想非非想
50萬元 1.國產電影片國片行銷補助(第二梯次) 2.第二類行銷宣傳活動補助。
指點江山的氣派
影視圈內,王師常以大哥大的姿態出現,公開的講座中,他曾穿著短褲拖鞋,翹二郎腿,針對台灣影視產業高談闊論。牽猴子拿到的補助款,尤其是行銷的補助款,可以從被代理的影視公司拿到報酬,還可以從文化部取得補助,兩邊都有財源,是穩當的生意,不像投資製作存在風險,行銷等於是中介,五年可以拿到900萬以上的行銷補助款,加上客戶的支付,精神狀態怎可能差?加上挺綠的政治關係,跟權力靠近,有權拿錢,談吐豈比當年?其實,何不腳下再擺一個痰盂,一邊說話一邊嗑瓜子,對著年輕人指點江山,豈不更有戲感?
不過,我想問一句,這些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有什麼好扯高氣昂的?更重要的是,當所有人都看到事實真相時,推動罷免所用的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民主、獨裁、賣台、愛台,反共、親共,反對思想檢查等等,都只是掩人耳目,真正的目的是捍衛本身的特權利益,繼續吸食納稅人的血汗錢,把它當成自己本來就該有的。這就是影視界帶頭推動罷免最真實的一面。政治上挺當局,對批評者痛罵,扣帽子,主動當當局政治跑腿以確保繼續取得補助款。躲在民主的遮羞布下謀個人私利,這就是赤裸裸的腐敗。如果真的有骨氣,何不2025年拒絕任何補助,一分錢都不拿,看看今年能交出什麼成績?我相信結果必然只有一個字「零」。一些人擺出黑幫老大不可一世的姿態,但他們可能發現自己面對的是走過殘酷生死場面,帶著槍傷由戰場返鄉的退伍特戰隊員,後者熟悉各種輕重型武器、擅長短刃近身格鬥,雖然已告別戰場,但沉默的外表下壓抑著戰鬥野性,仍持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本能,黑幫招惹這種人,最後必然後悔莫及。這不是好萊塢電影劇情,是真實的人生。
韓國輔助影視的成功與民進黨政府補助的失敗
至於經常被拿出來作為例子的韓國政府巨額的文化補助政策,其實跟台灣民進黨的做法有著本質的差異,最核心的部分是韓國的補助是逼迫被補助者面對市場的考驗,被補助者也要承擔市場的的風險,一旦失敗就被淘汰。台灣的被補助者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要求,賠了錢還可以不斷的伸手要錢,而且是無止境的要錢,等於是不斷地搬國庫的納稅人血汗錢。
韓國補助建設從評審背景結構上就跟台灣完全不一樣:
韓國 : 學界代表" : 25
韓國 : 發行/放映業" : 40
韓國 : 國際買家" : 15
台灣 : 學界代表" : 68
台灣 : 業界代表" : 22
韓國電影補助評分權重
藝術創新性" : 30
市場可行性" : 40
技術執行力" : 20
文化代表性" : 10
- 評審團強制包含:
▸ CJ娛樂等發行商代表(25%)
▸ Netflix等平台採購主管(15%)
韓國階梯式資金槓桿**
首部作品:政府出資≤50%
第二部作品:政府出資≤30%民間配資要求
第三部後:僅提供稅務優惠
韓國績效追蹤系統**
-補助回收條款:若票房達投資額300%,需返還20%補助款
黑名單制度:連續2部作品觀影人次<10萬,暫停申請資格2年
以上資料顯示,韓國政府補助影視作品仍然是高度市場導向的,要求國際平台的採購主管參加評審團,而且對公司只補助兩次,第三次就只是減稅,如果拍片商業上失敗,就不可能再提供任何補助;台灣的情況並非如此,幾個評審就可以決定給大錢,而且評審和從業者輪流當,互相捧場勾結,不需要接受市場的考驗,賺錢不用還,賠錢也完全無責,還可以倒過來從當局要到更大的補助,像林昶佐便是。如此到最後誰在乎市場?業者賺錢的對象不是觀眾,而是政府。這種補助機制,最終只是肥了特權,養了庸才,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
連署罷免上百位影視人士?
目前影視圈發動罷免的發起人名單,以下為目前公布的:
• 發起人:
•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 導演:
• 盧建彰(廣告導演)
• 王小棣(導演)
• 易智言(導演)
• 葉天倫(導演)
• 黃惠偵(導演)
• 陳文彬(導演)
• 沈可尚(導演)
• 朱詩鈺(導演)
• 製作人:
• 李景白
• 編劇:
• 陳世杰
• 攝影:
• 包軒鳴(美籍)
• 音效:
• 澎葉生(法籍)
• 剪輯:
• 蘇珮儀
• 配樂:
• 柯智豪
• 樂團:
• 拍謝少年
九把刀手中最厚顏的一把
這些就代表所有影視界嗎?不是說有上百人嗎?何不全部公布出來,讓大家對照一下。目前這些公布的名單代表多少票房?多少文化魅力?有多少人認識他們?這裡還要提到一位同時是電影導演又是作家的九把刀,他也是怒氣沖沖地跳出來批判刪減預算的。最近有一部九把刀導演的電影「功夫」即將上映,製作公司麻吉砥加電影有限公司在2024年拿到這一部電影的輔導金是5000萬元,是今年拿到最多輔導金的電影。該公司2023年電影「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製作加行銷補助款1000萬)、2021年「月老」(補助款2792萬元)都是由九把刀導演的,光是在這家電影公司裡,九把刀導演有的電影,三年獲得了8792萬元的巨額補助款。這筆納稅人的巨款等於是無條件的送給了電影公司,這些代表公益?九把刀帶頭鼓吹罷免,難道不是為了繼續能夠把納稅人的錢輕鬆地放進自己的口袋嗎?
拿納稅人的錢卻口出狂言
另外,順便提一下,第一位跳出來說要拍攝影片協助罷免藍委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2021、2022年也透過麻吉砥加電影有限公司取得了140萬元的行銷補助。他拍的是紀錄片,有教育性質,金額也不算大,跟純粹的商業片不好類比,但擺出道德上高人一等的姿態,有必要嗎?既然拿納稅人的錢,當然也有義務解釋清楚自己做事的意義,而不是用指頭指著那些批評者。不要忘了,納稅人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楊力州說,要拍罷免電影「讓人永遠記住」,說實在的,如果這些導演有本事拍出讓人永遠記住的電影,台片也不會是今天的慘狀。比較符合事實的敘述是,這些拿了大批納稅人的錢拍片導演,電影上映幾天就匆匆下片,還厚臉皮繼續拿納稅人的錢拍下一部沒幾個人看的戲,大言不慚,這種敗德的事情讓人永遠記住。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都只是文化部公布的資料,並不是文化補助經費全貌,因為也有很多的補助是由文策院撥出的,還有一些是地方政府提供的,所以實際上的金額遠大於文化部提供的資料。簡單舉例,遭到強烈批判的公視影集「聽海湧」,文化部的補助款清單並沒有包括這部戲,但全程的製作費超過5000萬,最後又追加了1500萬元,我們去函文化部要求了解簽約內容以及資金核銷,得到的答覆是「合約屬於商業秘密」,等於是拒絕提供,隱瞞什麼呢?這也充分證明,替納稅人看緊荷包的監督工作是如此的重要,公共部門拒絕提供支出的來龍去脈,如何能夠放心地把納稅人的血汗錢交給他們?
5年53億拍出一堆沒票房的電影
最後,拿著一隻大碗公的李遠說:「自己所認識的台灣文化人,尤其是更年輕的一代,為了實現創作的理想,都還要兼差去做很多別的工作,像是送Uber、當家教等,剩下的時間就不停的創作,拍電影拍劇集、寫小說畫漫畫、做音樂做表演,還有美術視覺藝術充實大家的文化生活,而政府從旁扶植這些文化產業有什麼不對?」
李遠所形容的文化人的可憐模樣,其實是起步的年輕人,是必要的磨練,無論是專業上還是意志上的。但如果到了中年還是這樣,恐怕什麼都幫不了,最好趕快另外找一份適當的工作。至於一般從業人員分點補助款的殘羮剩飯,遮蓋了食物鏈上層特權勾結和腐敗現象。只看顏色不看才華,只會永遠讓行業發展不起來。李遠所言,其實不過是希望年輕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支持維持惡臭的腐敗。文化補助舉世皆然,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不分析問題的根本,進行結構性的改變,不向大眾做更清楚的解釋,更多的納稅人補助款只會不斷地進入腐敗階層的口袋而已,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過去五年花了53億多台幣,仍然只拍出一大堆沒什麼人看的電影。目前的問題是,審核補助款的制度並不不考慮對方的商業效益紀錄;亦即,拿了錢拍戲即使賠錢,明年還可以繼續拿錢拍戲,還可以繼續賠錢,然後再過一年甚至拿到更多的錢。補助款對象只需要面對幾位評審和從業者身分互換的勾結遊戲,不需要面對真正花錢買票看戲的觀眾的考驗,這種補助方式即使花1萬年,台灣影視還是起不來,只會繼續掠奪其他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公共資源投入。那麼,為什麼當局還樂於這麼做?理由非常簡單,這種大花錢不管商業效益,儘管無法壯大台灣的影視業,卻保證政治包養了幾乎整個行業,在必要時刻,自然會有一群人打著文化人高人一等的姿態,怨冲冲跳出來擔任政治打手,同時進行政治表忠,以取得下一次更大金額的補助款作為報償。其他不認同的從業人員也只能保持沉默,以免影響自己的生計。金錢可以收買道德感和羞恥心。有錢能使鬼推磨,凡人更不用說。以我所見,影視圈表面光鮮,就名利而言,是凡人中的凡人。
簡單說,文化部不可能模仿韓國補助影視成功的模式,因為那套模式追求商業利益的最大化,需要觀眾認同的最大公約數,會排斥意識形態主題的作品,同時補助三年就落日,第三年還只是減稅而已,另一方面也會淘汰缺乏商業能力的從業者。如果執行韓國的模式,文化部將喪失利用龐大的補助製作政治宣傳片,培養政治打手,以及政治包養大批從業員的控制能力,也會傷害目前特權利益集團,所以他們明知這一套模式商業上一定失敗,但卻以發展台灣文化為名,不斷地要求提高補助款,真正的目的跟扶植影視產業毫無關係,而是鞏固政權以及擴大特權份子的利益而已。請問在這種結構之下,投入再多的款項,台片有可能發展起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是不斷地吃定納稅人,養肥商業庸才而己。
沒政黨只看資源的屬性
最後,順便提一下,李遠宣布100億補助贏得歡呼的場面,有點似曾相識。可以想像,如果成真,有多少從業者會圍繞在他身旁,渴望他關注的眼神。40多年前,他擔任國民黨黨產中央電影公司的企劃,有權參與決定投資哪一位新導演,一堆美國學習電影回來的人圍繞著他,希望獲得賞識;陳水扁時代,他當過台視和華視的總經理。柯文哲第一次競選市長時,他擔任總幹事,後來出任台北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幫陳其邁拍過競選影片。有一次受委屈時,他還公開哭倒在小自己八歲的柯文哲的肩上。現在,他當了民進黨政府的文化部長,說他當年所效命拍攝忠黨愛國電影的是獨裁威權,「好不容易台灣走到民主的今天」,柯文哲被關進牢裡,如此被蹂躪,他沒有任何一絲的不捨,一句話都不說,因為他現在是民進黨政府的文化部長,言必賴總統這個,賴總統那個。觀察一個人需要看整個人生,李遠的人生顯然是追求擔任永遠的資源分配者,自然要永遠靠近強大的權力型態。如果對方沒用了,就甩臉而去,毫不猶豫,就像他形容自己「沒有政黨屬性」,我幫他加上一句,「只有資源屬性」。在這個意義上,他其實非常適合替任何當權者執行這項任務,此時高談民主、人權、言論自由、安全等等,只是更加倒盡胃口而已。
(全文完)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