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陳玉珍提"核廢料放二膽" 學者按讚,但提醒得加編19萬9900年回饋金、看管費

高階核廢是準戰略物資

不然你以為美國那麼好心歐
BigMac4Diet wrote:
台灣很多蛋頭學者大概不清楚核廢料永久儲存是封存後不理(連封存位置都要在地圖上抹去)-------沒有管理費


看一下 目前唯一的永久處立廠
除了建造費外

有很貴的營運成本耶!

新聞
全世界除了芬蘭的安克羅核廢料貯存庫(Onkalo spent nuclear fuel repository)之外,尚未有其他成功完工商轉的高階核廢最終處置場。安克羅貯存場從1980年代展開選址與地方溝通程序,2005年開始興建,預計於2026年啟用,
僅僅是興建成本便耗資將近9億歐元,
預估到了2120年時,其營運成本將約達到33億歐元。
01newbie

33億歐元是總數,還是每年的花費?文章沒寫清楚。還有,預估到了2120? 能不能說一下當時最低時薪是多少? [嘆氣]

2025-08-27 17:06
甚麼學者教授故意用這種偏執曲解的歪理來解釋看待一件事,真是德不配位
dc1132 wrote:
預估到了2120年時,其營運成本將約達到33億歐元。


老兄覺得很貴是吧,芬蘭這個最終核廢料儲存設施結構是向地下堅硬的花岡岩盤垂直深度打450公尺,開鑿隧道(搬運車進出)以螺旋方式下降到儲存層,地底隧道總里程40公里,這是什麼概念?雪隧去過吧,長度也只有13公里。

該設執照營運年限100年,總營運成本估計30-40億歐元,包括設施封閉費用2.5億。

芬蘭人原先的計畫是將用過乏燃料棒包上兩層金屬外套,在坑底花岡岩盤上水平打洞,插進乏燃料棒,並以膨潤土填充封死,預計每年處理量40束。配合核電廠淘汰停用,處理量下降到每年15束,並在所有核電廠汰除,乏燃料棒處理完闢後,將設施封閉,炸毀入口,從地圖上抹去。

不過這種掩埋方式會浪費掉乏燃料棒中95%有再利用價值的鈾原料。

國際目前倡議的新處理方式DBD的成本遠低於傳統打地底隧道,原因顯而易見。而像芬蘭這樣的例子,要有淺層的花岡岩或玄武岩盤,又有足夠穩定的地質年代形成條件,在很多國家是很難尋見的。但只要洞打得夠深,總會進入花崗岩盤,地底1500公尺以上基本上都是花崗岩或玄武岩。

想用傳統方式要挖掘隧道到1000公尺以下讓工作人員能進出,財力上難以實現。可是油井鑽探3-5千公尺卻是家常便飯,目前營運中的深井甚至可以超過1萬公尺,成本也低得多。打個洞裝完封起來,要"營運"啥?

給你參考。
核廢解決了,那火電的煙囪可以接到這個蛋頭學者的家裡了嗎?
BigMac4Diet wrote:
井甚至可以超過1萬公尺,成本也低得多。打個洞裝完封起來,要"營運"啥?

給你參考。


所以全世界的核能專家都是笨蛋?

不知道打個井就好了!
只有黃國昌 讀法律最聰明
知道就是了
dc1132

BigMac4Diet 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夢裡,誰家搞了挖洞埋好了?案例拿來看看!你的意思深隧道的芬蘭瑞士法國都很蠢?

2025-08-28 17:25
dc1132

wow-ouch 所以花大錢挖隧道埋廢料的不是專家,要打井的黃國昌才是?

2025-08-28 17:27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