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那一夜,核三差點發生核災!

nt24759 wrote:
2001/3/18 00:46,核三廠發生了「全黑事件」。
所以2001年就知道這麼危險,
反核的垃圾政府執政後竟然還讓核三繼續多運轉24年,
冒著極大的風險,不管人民的死活,直到執照過期,是嗎?
有沒有可能垃圾政府知道核電根本沒那麼危險,
所以嘴裡雖然喊反核,還是核電真香地用下去?
huang635555

阿扁還讓他任內用七年?[笑到噴淚]

2025-08-13 0:00
nicewawa

小英還讓他任內用八年?[大笑]

2025-08-13 9:00
nt24759 wrote:
不過,若是依據現行的〈核子事故分類通報及應變辦法〉,核三當年的情況已達「長時間喪失所有交流電源,或喪失所有交流電源持續30分鐘(含)以上且喪失所有直流電源持續15分鐘(含)以上」,已經屬於最嚴重的「全面緊急事故」類別。

直流電源並未喪失,所以即使依照新標準,還是不屬於全面緊急事故。
nt24759 wrote:
2001/3...(恕刪)

造謠仔
nt24759 wrote:核三2001年318的全黑事件,常被稱為「3A事件」。其中的「3A」,源自當年的事故分類標準。在當年的標準中,將事故由輕至嚴重,分為一至四類:「異常事件」、「緊急戒備」、「廠區緊急事故」、「全面緊急事故」。在四類裡面,又依據要採取的應變措施,至多細分到A、B、C三級。核三318全黑事件,當年在嚴重程度上,因喪失廠外電源及所有廠內交流電源,且持續達十五分鐘以上,被劃分為第二嚴重的「廠區緊急事故」(第三類),而因為沒有放射性物質外洩,應對措施上被歸為「A級」。(參考:核安會報告、核四環評書件第10章)不過,若是依據現行的〈核子事故分類通報及應變辦法〉,核三當年的情況已達「長時間喪失所有交流電源,或喪失所有交流電源持續30分鐘(含)以上且喪失所有直流電源持續15分鐘(含)以上」,已經屬於最嚴重的「全面緊急事故」類別。



你故意混淆了國內的事故應變分級國際通用的 INES 等級,而這兩者的意義完全不同
  1. 兩套分級制度不同
    *國內分級(例如「廠區緊急事故 3A」):這是給核電廠和主管機關用的應變啟動標準,純粹是依據事故情況啟動多少人員與資源,和輻射外洩或危害程度不直接掛勾。核三 318 事件被列為「廠區緊急事故(3A)」只是因為外電與交流電全失、持續時間超過門檻,所以必須啟動特定應變程序,並不代表真的接近災難

    *國際 INES 分級(0~7 級):
    這是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用來對外溝通核子事件「實際安全影響」的等級,考量的重點是輻射外洩、輻射劑量影響、以及安全防護失效程度
    核三 318 全黑事件是 INES 2 級(異常事件),意味著沒有輻射外洩、沒有公眾暴露、影響侷限在廠內。這和福島的 INES 7 級是天差地遠。



  2. 「依現行規範會變最嚴重類別」只是程序門檻不同,不是影響變大「依現行規範屬於最嚴重的全面緊急事故」,是因為後來的國內規範把門檻降低(例如交流電全失達 30 分鐘+直流電全失 15 分鐘),就要直接進入最高層級的應變程序。這是吸取福島經驗後加強防範的措施,不代表核三 318 當年實際危險程度更高。
    就像消防演習的標準提高了,今天同樣一場小廚房起火,可能會被要求出動更多消防車,但火勢本身並沒有比以前大。



  3. 重點是:
    當時核三 1 號機是停機中(非滿功率運轉),餘熱很低,溫升很慢。備援電源在短時間內恢復,冷卻系統重新運轉。沒有輻射外洩、沒有人員傷亡、沒有設備不可逆毀損。
    國際上依然認定是 INES 2 級,不是「差點爆」的福島等級事件。



nicewawa

跟造謠說謊者講道理,他們只會裝作沒看到沒聽到~繼續說謊造謠騙選票!

2025-08-13 9:01
我帥斃了

nicewawa 所以要讓一般人知道牠們在造謠

2025-08-13 9:47
綠蠢都掛了的機率比發生致命核災還高呢
//////////////////////////////////////////////////////////////////
你乾脆說核能發出來的電
有微微的輻射能好了
好像都不是新聞。新聞上報紙或是上電視。


支持,屏東都用貴的電。


這樣可以補台電的虧損。應該有40幾%以上。帳單是用綠電。這是台灣價值。或是乾淨的媒。(「乾淨的煤」這個說法)

縣市區內有核能電應該更便宜計價。
nt24759 wrote:
2001/3/18 00...(恕刪)


拜託,核三那次事件被媒體炒成「全台差點核爆」真的笑掉牙。壓水式反應爐(PWR)不是燒開水的水壺,餘熱衰減曲線你們看過沒?停機後 1 小時餘熱只有額定功率的 1.5% 左右,而且還有自然循環的冷卻能力。不是說備援柴油機壞了 20 分鐘,爐心就自動變成福島。

你說「只剩 20 多度就到臨界溫度」?拜託,這數字是誰算的,公式拿出來啊?PWR 的臨界點要看壓力、爐水飽和溫度、燃料覆蓋率、熱功率曲線等一堆參數,不是亂喊一個「20 度」就可以當災難片的劇情。這種說法就跟「颱風差 20 公里登陸」一樣沒技術含量。

還有,那次是外電斷,兩台柴油機啟動失敗,但這並不等於「全系統失效」。廠內有 125V 直流蓄電池維持儀控系統,還有反應爐的安全停機程序。就算柴油機掛點,也有小時等級的反應時間去啟動其他備援,不會像電影一樣倒數 10 秒爆炸。摸黑找柴油機的畫面,是現場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不是什麼「奇蹟拯救台灣」。

再說,核三廠不是馬桶蓋蓋著就沒事的年代設計,它有三重冗餘系統:主電網、柴油發電、以及移動式備援(事件後還加強了快接系統)。這種設計就是為了避免單點失效。那天的情況,說難聽點,在運轉紀錄裡就是一筆「非計劃停機事件」,不會進入 IAEA INES 等級 3 以上,更別說什麼「台灣差點滅亡」。

至於什麼「活動斷層」、「黑潮會把輻射帶走」這種說法,是典型的地理恐嚇包裝。黑潮確實會帶走東岸的海水,但首先要有大量放射性水體外洩才有意義,沒有實際外洩,談擴散就是空氣議題。地震風險?SSE(Safe Shutdown Earthquake)設計值就是拿當地最大可能地震動來設計結構抗力,這是核能界的基本功,不是事後 Google 兩個關鍵字就能下結論的。

福島事件?請先搞清楚,那是全站同時喪失交流電源+海嘯摧毀海水冷卻系統,還外加氫氣聚積爆炸。核三那天的反應爐是在低功率甚至停機狀態,剩下的熱功率根本不是同一個量級,兩者風險差了幾個數量級。硬要拿來比,只能說是「把紅綠燈跳電」比成「全城停電」。

總之,這種「全黑事件」被當成核災預告片的說法,就是把工程紀錄寫成驚悚小說。真要技術討論,我們可以拿熱工水力模擬數據、餘熱衰減公式、SSE 抗震值、緊急爐心冷卻系統(ECCS)運作邏輯來一條條對。可惜大多數人寧願看戲劇化的版本,也不想花 5 分鐘理解反應爐不是茶壺這件事。

來啊,你既然能PO這個文章,表示你很懂。來繼續啊。
PolyPa

[100分][100分][100分]

2025-08-13 8:16
海參威

人家就是達標KPI就跑了,沒有要跟你辯啦[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5-08-13 8:28
nt24759 wrote:
那一夜,核三差點發生核災!

那一夜, 我差點上了想想的床
我帥斃了 wrote:
*國際上依然認定是 INES 2 級,不是「差點爆」的福島等級事件。
那種只會轉貼中央廚房造謠文的,連用自己的腦子來打字都不會了,智能頂多只夠看圖卡而已,你需要附上連小學生都看得懂差別的圖片

GPS死嫩B

[100分][100分][100分][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2025-08-13 7:32
DannyHwang

嚇死人! 日本大葛格最常出包.

2025-08-13 9:16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