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盤點台南治水問題!慘阿~~兩任市長都沒做到的建設!

治水幾年就做好的話

以後怎麼跟中央拿錢

淹愈多,首長民代賺愈多
有說錢拿了,治水一定要做好的規定嗎??
AJ-Hau wrote:台南市長是用來發財的
誰跟你建設


啊哉!.....

原因眾多....有二個主要因素:

一:

短視近利....


1:胡志強巿長,做地下水道、捷運、BRT....巿民交管、....不知道在幹啥...

2:採礦龍...美化綠川,做LED.....還得獎,水是抽地下水....

3:
本站: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5824278

~~~之前的討論~~~

https://find.ruten.com.tw/u/et8381?q=%E8%A5%AF%E5%B8%B6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5421546&p=4

這加蓋工程....貴死人不償命哩!


menglingli大大之前PO文..

加蓋造景,

還使用老胡時期建的污水處理廠跟引水系統,

750公尺花費8.5億

原本應該105年該完工的,拖到現在
可以問問林佳龍這三年到底做了啥嗎?
真的全台沒有一任的市長有像他這麼好大喜功,動工前發新聞稿順便酸一下前任,完工後繼續大發新聞稿,一堆都說全台第一

柳綠川從張時期就都有在整治,只差沒林佳龍這樣造景,可是這不叫治水好嗎?

老胡當這麼多任,交通上,工業區塞車,開了向上路,打通市政路,公益路,舒緩交通

與盧一起爭取興建台74,舒緩霧峰,大里,太平,潭子擠進市區的車流

公車系統每年爆發性成長

經濟上,中科,精密園區,提供台中更多的就業機會

老胡上任前,原台中市污水管接水率才4%,到合併前已經提升到23%,合併後受原中縣拖累,可是到2015年也已經破12%,2015是用2014預算,龍哥很愛收割的收去了

到老胡卸任,台中市舉債才600億,這還是已經還掉原中縣的債

反觀林佳龍,三條溪造景,三年舉債六都第一,600億,到底錢花到哪?龍粉要不要出來說明一下?


二:

都不淹水了,大家要撈什麼?...



==============幾十、幾百個億的錢投下去了?===========

人人都有蒼蠅拍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

2017~2025年共花費775.32億元,

嘉義縣122.46億元、台南市158.86億元

都是雨太大了,跟治水沒關係?





從前:










現在:




(轉貼)

爆料公社


陳實澧 在 爆廢公社 分享
嘉義後潭平安宮
家人剛傳給我說又淹水了

(非原po)
#轉賴群組

小心貼這個會被出征。


以後:



看誰的看板最多、最大......

蓋下選票時:

思考一下,錢從哪裡來....


PS:

安咧啦!.....看....看.....很送??午告送??.....災民們安怎想???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vn51 wrote:
基隆河截彎取直是指為了改善基隆河的防洪能力,將河道彎曲的部分截彎取直,並加高兩岸堤防,以增加河道的排水量和減少洪水的威脅。 這項工程主要集中在內湖、松山、大直和南港等地區,並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士林段,第二次則在大直、松山、內湖和南港段。

第一次截彎取直
在民國50年代,針對基隆河士林段進行整治。
主要工程包括將社子島東南角後港墘一帶截分為東西二部分,並填平番仔溝,使社子島與陸地相連。
填平舊河道,產生了今日的基河路。
社子島也因此與臺北市相連,不再是獨立的島嶼。
第二次截彎取直
從民國80年至83年,進行「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計畫工程」,針對南港到大直地區的河道進行截彎取直。
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將大幅彎曲的河套拉直,興建與加高兩岸堤防、新河槽開挖、整理河川地及綠化、低水護岸,並興建抽水站等。
工程完工後,雖然臺北市下游段的水患獲得改善,但也造成中游段的汐止和基隆市的五堵等地區在降雨量大時更容易發生水患。
為了改善下游地區的防洪問題,後來又興建了員山子分洪道,將上游的洪水分流排入東海,對中游地區的洪水防制具有相當效果。
總結
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防洪能力,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例如中游地區更容易淹水,以及河道縮短後,漲潮時河水逆流而上等問題。 為了進一步改善防洪,後來興建了員山子分洪道,將基隆河上游的洪水分流,減少對


#盤點台南治水問題!慘阿~~兩任市長都沒做到的建設!

https://youtu.be/XGdunjTgqAc?si=ImtGvJlKeps86jzc


又在XX比雞腿了,
每次南部有災情就有這種文章,
改善基隆河防洪能力最大原因是員山子分洪,
畢竟將水量大幅減少就無敵了,
但別忘了藍營水利專家:
"2004年時馬英九曾認為「員山子分洪無助疏洪」,國民黨的水利專家李鴻源更認為「分洪如果可行,20年前早就做了」"
這邊也不是要說誰對誰錯,
李鴻源畢竟還是教授,
人家還是有他的論點,
而工程問題本來就多種方式解決,
還要看預算,
而早期電腦繪圖與輔助分析軟體與今日天差地遠,
今日或許將多種工程方式以電腦流體分析就可以看出結果.

員山子分洪可是集中在一個點花大錢做的工程,
而且剛好在海邊,
請問台南嘉義這邊是要分去哪裡?
要學基建狂魔直接開運河嗎?

那截彎取直呢?
南部不是這個問題好嘛!

興建與加高兩岸堤防,
這就可以比較了,
你對於工程就沒有概念了,
你應該先去查查看淡水河與基隆河的擋水牆的型式與造價好嘛!
那是都市,
擋水牆後面是高度集中的住宅區才有那種預算.





我反問一下曾文溪若採用同樣的擋水牆型式,
造價要多少?
比照傅崐萁造高鐵的方式,
麻煩藍白提一個興建曾文溪擋水牆的法案好不好?
講幹話啊!

不是看到台南或嘉義的堤防被沖毀薄薄一片,
連鋼筋都沒有,
或是少的可憐,
就說偷工減料,
不然曾文溪堤防一直在改善還沒做完,
趕快去現場拍照檢舉好嘛!






像上次台南後壁淹水,
說是豆腐渣工程,



實際上那是無名水溝,
排水護岸結構形式為重力式擋土牆,
重力式擋土牆本來主要就是靠混凝土重力,
不是靠鋼筋混凝土牆的結構強度擋水,
主因是八掌溪破堤後的強大水流推倒的,
而且護岸倒塌那一段後面就沒有了,
對!就是沒有了!google都看的到,
因為重力式擋土牆設置於轉彎處,
那邊剛好是農田,
重力式擋土牆是用來防沖刷的,
不是防洪水的,
因為若有洪水,
水往後流個幾十公尺還不是一樣灌進來,
南部很多野溪堤防都是一小段而已,
並非防洪,
主要是疏浚後,
避免河岸邊泥沙沖刷淤積,
堵住水流而已,
根本不是什麼擋水牆工程,
跟基隆河擋水牆比?
就是XX比雞腿沒錯啊!

而有名的豆腐渣工程:
台南市港尾溝溪排水中游疏洪道,
當時也是因為鋼筋少的可憐被說是偷工減料.


實際上的確是偷工減料,
但不是鋼筋,
偷工減料是基礎填土以營建廢棄物偽充契約規定之級配,
"施工廠商與監造單位勾串未按圖施工,且於「驗收階段」亦未查核發現施工廠商
以營建廢棄物偽充契約規定之級配粒料,致三級品管
制度蕩然無存,顯有疏失"

另外是工程顧問公司設計有問題:
經濟部水利署暨所屬第六河川局於「設計階段」,未
依 水 利 工 程 技 術 規 範 針 對 基 腳 設 置 保 護 工 或 固 床 工
等消能設施,致發生超臨界流之水躍現象,刷深渠底
造成版樁主、被動土壓力失衡而傾倒;設計單位設計
欠當、誤植、漏列更造成戧台破裂、多次辦理契約變
更設計等,均核有疏失.

工程主辦單位是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
並非臺南市政府.

最後看一下經費參考:

官田區渡拔社區的擋水牆就比較像基隆河這種,
而渡拔里是渡頭里與拔林里合併,
渡頭的意思是渡船頭,
以前是曾文溪的渡船頭,
所以比較低窪,
就圍繞社區一小段而已






馬英九時期更是少





經費一比,
我說XX比雞腿不是嗎?
這位我看是有段時間沒住台灣的藍營側翼吧!
就跟館長一樣的等級,
就差沒得幹幹病而已.





怎麼會去稱讚圓山子分洪呢?
馬英九與李鴻源的痛啊!
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時跑去中國了嗎?

"2004年時馬英九曾認為「員山子分洪無助疏洪」,國民黨的水利專家李鴻源更認為「分洪如果可行,20年前早就做了」"



就算不是工程專家沒有工法預算成本概念好了,
也看個雨量好嘛!
也看個設計排水量好嘛!










來看0604北部淹水









後壁12小時雨量就329mm
台北與新北的日(24小時)雨量200左右就淹了,
以這位女網紅的分析,
台北與新北的治水不就也是笑話?
不然下次你去訪問台北與新北淹水地區的民眾看看!
他會說好棒棒?
淹水地區的災民那個不是幹的要死!
vn51 wrote:
基隆河截彎取直是指為...(恕刪)


蘇貞昌說的話,大家去看看!

2021 年的迴力鏢:蘇貞昌:天公伯很公平 人做得好就沒淹水 做不好就淹水
我也很好奇,為何北部經由基隆河截彎取直,和員子山分洪道之後就很少淹水。
問了AI,兩者是完全不同狀況,所以以至於經驗可以參考,但沒有適合的員子山分洪道的水道區域。

南部更側重於「排水困難」和「地層下陷」造成的「內水」問題,強調「蓄、抽、排」;
北部則更側重於「河川水位暴漲」和「盆地地形」造成的「外水」問題,強調「圍、分、疏」。

所以堤防是針對北部的防水重點,但並不是南部的。
南部主要是要增加蓄洪池
事實上台南已經有兩個分洪道,永康分洪道和港尾溝分洪道

南部治水更傾向於:

興建和擴大滯洪池,增加蓄洪能力。
強化抽水站與移動式抽水機佈設,特別是在地勢低窪和感潮區。
改善區域排水系統,使其通洪斷面足夠,並加強清淤。
解決地層下陷問題,從根本上提升地面高程。
推動海綿城市概念,從源頭減緩逕流。

是不是市長有沒有做建設這個我們不清楚,但使用基隆河截彎取直和員子山分洪道及北部堤防的經驗和概念,和南部治水的重點,其實是不相干的。
想不到一個直轄市可以治理成這樣


希望台南給民進黨永續執政,好好給其它縣市警惕當教材
jcatalysis

[笑] 又被你逗惹 哈哈

2025-07-30 21:48
tommy_kang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5-07-30 21:52
tgdlyg wrote:這位我看是有段時間沒...(恕刪)


算是有用心有內容的文章....員山子分洪是當年廖學廣及國民黨委員,提案(註)
在國民黨多數的立院提案通過....綠營沒有杯葛,有完成...
.記得當年有些漁民去抗議,每條漁船好像賠償100萬??(其實那裡,是釣魚的比較多,漁船的漁場不在沿岸....)

(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3%A1%E5%B1%B1%E5%AD%90%E5%88%86%E6%B4%AA%E9%81%93

臺灣省政府水利局規劃總隊重新研擬於員山子築堰分洪之可行性。臺灣省政府為積極推動基隆河治理計畫,經行政院會議指示由經濟部統合各權責單位辦理「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工作」,經濟部水利處乃於2000年(民國89年)4月完成「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總報告(草案)」及「基隆河整體治理方案」陳報行政院,行政院指示:「宜考量優先推動員山子分洪工程之可行性」。

(陳水扁任期:是指2000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20日

======分隔線======

其實,短視近利.....缺乏整體、長遠的規劃....

這裡做一些、那裡挖一些.......比起以前的,真是爛鳥比雞腿....


壹:

比起清朝的水利建設在台灣....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423000011KK02384

1.台北市瑠公圳:

由郭錫瑠父子發起,為了拓展新的耕起,在新店溪
上青潭溪,接引水元到台北盆地,工程耗掉約22年
才完成。

2.彰化縣八堡圳:

施世榜發起,為了彰化地區水源,引濁水溪灌溉農
田,便集資興建水利工程,經10年才完成,是清朝
時期最大水利工程,其範圍包刮彰化地區的13個堡
中的8個堡。


3.高雄縣鳳山市曹公圳:鳳山知縣曹謹發起,巡視鳳山各地時見高屏
溪有豐沛水源,便興建水圳,好來有人建新
水圳擴大區域,使台南市以南最大規模的水
利建設。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
「瑠公圳…其水自大坪林築陂鑿石穿山
引過大木梘溪仔口
再引至挖仔內過小木梘
到公館街後拳山麓內埔
分為三條:
其一由小水梘至林口莊及古亭倉頂等田
與霧裏薛圳為界
其一由大灣庄至周厝崙等田
水尾歸下陂頭小港仔溝
其一由大加蠟東畔之六張犁、三張犁口過梘
直至車罾、五分埔、中崙前後上搭搭攸等田
水尾歸劍潭對面犁頭標
入北港大溪
灌溉田一千二百餘甲」

大致解釋之:
瑠公圳圳水引自新店溪碧潭湖水
此圳橫越石碇溪(即今景美溪)時架設大木梘於溪上
此梘靠新店端稱「梘頭」
靠景美端稱「梘尾」(今天景美地名的由來)

到公館後灌溉水流分成三部分
西邊一部份
流往林口莊(即今汀州路)到現在的崁頂、青年公園附近
中間的部分往北
到大灣庄(即今大安區)一帶開墾地
之後流往下陂頭小港仔溝(即今松山機場附近)
東邊的部分
往大加蠟(即今信義區)
經六張犁、三張犁及車罾(在今大安區內)、五分埔、中崙等處
之後到塔塔攸(即今撫遠街、濱江街附近)
最後由劍潭進入基隆河

民國三年
瑠公圳將興雅庄支流給水路
加寬放大改成水圳
並延長至五分埔及中陂二庄後
永春埤、中埤、蝴蝶埤等地
(即今松山商職、瑠公國中、市立療養院附近)
私埤墾戶見瑠公圳水量充分
紛加入其水利組合

這幾十年台北市都市化的過程中
政府也將瑠公圳的灌溉功能轉變為衛生下水道
並在瑠公圳上加蓋馬路
而原先瑠公圳的兩條主要水道
就是現在台北市的基隆路及新生南北路

而在台大校園、溫州街附近
也看得到尚未加蓋的當時瑠公圳一小部分
(瑠公圳)

八堡圳圳頭在二水鄉倡和村檨仔寮,至鼻仔頭再分一圳和二圳。一圳原稱八堡圳又稱濁水圳,另名施厝圳,建於清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八間(西元1719年)間,由當時鳳山拔貢后陞兵馬指揮施長齡(又名施世榜)先生,籌集鉅款開鑿而成。二圳又稱「十五庄圳」,建於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兩圳於民前五年合併。

施世榜起先欲引濁水支流(註:因彰化全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故宜引濁水溪灌溉)灌溉東螺堡的構想並不成功,是後來有位不知其名的「林先生」授之以導流秘法才得已築成。

林先生教授的導流秘法之一,其中攔阻水流導入圳渠的利器 - 「籠仔窩」,是開圳成功的關鍵。它是以藤編成之頭寬尾狹之圓椎型壩籠,狀如倒筍,故又稱「圓筍」或「倒筍」。「籠仔窩」不但於旱季有導水入圳的功用,雨季且能堵濁水溪水氾濫侵蝕河堤之功能。濱濁水溪旁的二水鄉,每屆雨季「籠仔窩」均發揮最大功能,對二水鄉民生命財產提供了無限的保障。
彰化早在明鄭時期,漢人的武力團體就已經進入彰化,在平埔「半線」社(今彰化市區)附近設立營盤,八堡圳也在清初康熙年間開發,故圳名保留當時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稱,稱為「保」,日據時期也稱「堡」。「保」就是保甲制度。一個「保」相當於現今的鄉鎮區域,保之下還有許多村莊。

當時,古彰化縣轄區,包括十三個半的「保」區,八保圳,顧名思義,就是涵蓋了八個保區的水圳,故稱「八保圳」,清代與日據時期又稱「八堡圳」,一直沿用至今。

八個堡名及其涵蓋區域:
1、東螺東堡:今天二水鄉全部、永靖、田中、田尾的局部。
2、東螺西堡:今埤頭、溪洲及田尾局部,北斗鎮全部。
3、武東堡:今社頭、田中、員林的局部。
4、武西堡:今員林、溪湖及田尾鄉的局部。
5、燕霧上堡:今花壇鄉全部、秀水鄉局部。
6、燕霧下堡:大村鄉全部、員林鄉大部。
7、線東堡:今彰化市全部、和美鎮局部。
8、馬芝上堡:鹿港鎮及福興鄉、秀水、埔鹽的局部。
(八堡圳)

====

貳:

日本殖民時期的:

嘉南大圳




=====分隔線=====

台灣的治水....就是腳痛醫腳、上下其手...(都不淹水惹、大家要撈什麼..)

A:美化河岸,裝LED...
B:挖滯洪池:可以辦大型活動、巿民們平常可以蹓狗、運動...

C:做雨水下水道....城巿的指標,但在地下,巿民們看不見,會淦洨,任期無法剪彩、放煙火.....




=====

治水、水資源.....編列,不是只有.....撒錢補助吧!....東挖挖西挖挖....小朋友都知道的事,少撈些....

長期、中期、短期....計畫,專款專用....時雨量排水標準...

一:
河川整治、

二:
溝渠疏通、下水道連接...

二:
雨水下水道

提短、中、長期計畫、經費概算、再編列預算,.....執行、考核,

錢花了、時雨量不到,又淹水了(依弊案調查.....)不能一句雨量大,又編...那是錢坑...

....拿錢不辧事、不負責....才會變成今天....不淹水惹,大家要撈什麼???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king97878 wrote:
拿錢不辧事、不負責....才會變成今天....不淹水惹,大家要撈什麼???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