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lyg wrote:這位我看是有段時間沒...(恕刪)
算是有用心有內容的文章....員山子分洪是當年廖學廣及國民黨委員,提案(註)
在國民黨多數的立院提案通過....綠營沒有杯葛,有完成...
.記得當年有些漁民去抗議,每條漁船好像賠償100萬??(其實那裡,是釣魚的比較多,漁船的漁場不在沿岸....)
(註):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3%A1%E5%B1%B1%E5%AD%90%E5%88%86%E6%B4%AA%E9%81%93
臺灣省政府水利局規劃總隊重新研擬於員山子築堰分洪之可行性。臺灣省政府為積極推動基隆河治理計畫,經行政院會議指示由經濟部統合各權責單位辦理「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工作」,經濟部水利處乃於2000年(民國89年)4月完成「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總報告(草案)」及「基隆河整體治理方案」陳報行政院,行政院指示:「宜考量優先推動員山子分洪工程之可行性」。
(陳水扁任期:是指2000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20日
======分隔線======
其實,短視近利.....缺乏整體、長遠的規劃....
這裡做一些、那裡挖一些.......比起以前的,真是爛鳥比雞腿....
壹:
比起清朝的水利建設在台灣....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423000011KK02384
1.台北市瑠公圳:
由郭錫瑠父子發起,為了拓展新的耕起,在新店溪
上青潭溪,接引水元到台北盆地,工程耗掉約22年
才完成。
2.彰化縣八堡圳:
施世榜發起,為了彰化地區水源,引濁水溪灌溉農
田,便集資興建水利工程,經10年才完成,是清朝
時期最大水利工程,其範圍包刮彰化地區的13個堡
中的8個堡。
3.高雄縣鳳山市曹公圳:鳳山知縣曹謹發起,巡視鳳山各地時見高屏
溪有豐沛水源,便興建水圳,好來有人建新
水圳擴大區域,使台南市以南最大規模的水
利建設。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
「瑠公圳…其水自大坪林築陂鑿石穿山
引過大木梘溪仔口
再引至挖仔內過小木梘
到公館街後拳山麓內埔
分為三條:
其一由小水梘至林口莊及古亭倉頂等田
與霧裏薛圳為界
其一由大灣庄至周厝崙等田
水尾歸下陂頭小港仔溝
其一由大加蠟東畔之六張犁、三張犁口過梘
直至車罾、五分埔、中崙前後上搭搭攸等田
水尾歸劍潭對面犁頭標
入北港大溪
灌溉田一千二百餘甲」
大致解釋之:
瑠公圳圳水引自新店溪碧潭湖水
此圳橫越石碇溪(即今景美溪)時架設大木梘於溪上
此梘靠新店端稱「梘頭」
靠景美端稱「梘尾」(今天景美地名的由來)
到公館後灌溉水流分成三部分
西邊一部份
流往林口莊(即今汀州路)到現在的崁頂、青年公園附近
中間的部分往北
到大灣庄(即今大安區)一帶開墾地
之後流往下陂頭小港仔溝(即今松山機場附近)
東邊的部分
往大加蠟(即今信義區)
經六張犁、三張犁及車罾(在今大安區內)、五分埔、中崙等處
之後到塔塔攸(即今撫遠街、濱江街附近)
最後由劍潭進入基隆河
民國三年
瑠公圳將興雅庄支流給水路
加寬放大改成水圳
並延長至五分埔及中陂二庄後
永春埤、中埤、蝴蝶埤等地
(即今松山商職、瑠公國中、市立療養院附近)
私埤墾戶見瑠公圳水量充分
紛加入其水利組合
這幾十年台北市都市化的過程中
政府也將瑠公圳的灌溉功能轉變為衛生下水道
並在瑠公圳上加蓋馬路
而原先瑠公圳的兩條主要水道
就是現在台北市的基隆路及新生南北路
而在台大校園、溫州街附近
也看得到尚未加蓋的當時瑠公圳一小部分
(瑠公圳)
八堡圳圳頭在二水鄉倡和村檨仔寮,至鼻仔頭再分一圳和二圳。一圳原稱八堡圳又稱濁水圳,另名施厝圳,建於清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八間(西元1719年)間,由當時鳳山拔貢后陞兵馬指揮施長齡(又名施世榜)先生,籌集鉅款開鑿而成。二圳又稱「十五庄圳」,建於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兩圳於民前五年合併。
施世榜起先欲引濁水支流(註:因彰化全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故宜引濁水溪灌溉)灌溉東螺堡的構想並不成功,是後來有位不知其名的「林先生」授之以導流秘法才得已築成。
林先生教授的導流秘法之一,其中攔阻水流導入圳渠的利器 - 「籠仔窩」,是開圳成功的關鍵。它是以藤編成之頭寬尾狹之圓椎型壩籠,狀如倒筍,故又稱「圓筍」或「倒筍」。「籠仔窩」不但於旱季有導水入圳的功用,雨季且能堵濁水溪水氾濫侵蝕河堤之功能。濱濁水溪旁的二水鄉,每屆雨季「籠仔窩」均發揮最大功能,對二水鄉民生命財產提供了無限的保障。
彰化早在明鄭時期,漢人的武力團體就已經進入彰化,在平埔「半線」社(今彰化市區)附近設立營盤,八堡圳也在清初康熙年間開發,故圳名保留當時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稱,稱為「保」,日據時期也稱「堡」。「保」就是保甲制度。一個「保」相當於現今的鄉鎮區域,保之下還有許多村莊。
當時,古彰化縣轄區,包括十三個半的「保」區,八保圳,顧名思義,就是涵蓋了八個保區的水圳,故稱「八保圳」,清代與日據時期又稱「八堡圳」,一直沿用至今。
八個堡名及其涵蓋區域:
1、東螺東堡:今天二水鄉全部、永靖、田中、田尾的局部。
2、東螺西堡:今埤頭、溪洲及田尾局部,北斗鎮全部。
3、武東堡:今社頭、田中、員林的局部。
4、武西堡:今員林、溪湖及田尾鄉的局部。
5、燕霧上堡:今花壇鄉全部、秀水鄉局部。
6、燕霧下堡:大村鄉全部、員林鄉大部。
7、線東堡:今彰化市全部、和美鎮局部。
8、馬芝上堡:鹿港鎮及福興鄉、秀水、埔鹽的局部。
(八堡圳)
====
貳:
日本殖民時期的:
嘉南大圳
=====分隔線=====
台灣的治水....就是腳痛醫腳、上下其手...(都不淹水惹、大家要撈什麼..)
A:美化河岸,裝LED...
B:挖滯洪池:可以辦大型活動、巿民們平常可以蹓狗、運動...
C:做雨水下水道....城巿的指標,但在地下,巿民們看不見,會淦洨,任期無法剪彩、放煙火.....

=====
治水、水資源.....編列,不是只有.....撒錢補助吧!....東挖挖西挖挖....小朋友都知道的事,少撈些....
長期、中期、短期....計畫,專款專用....時雨量排水標準...
一:
河川整治、
二:
溝渠疏通、下水道連接...
二:
雨水下水道
提短、中、長期計畫、經費概算、再編列預算,.....執行、考核,
錢花了、時雨量不到,又淹水了(依弊案調查.....)不能一句雨量大,又編...那是錢坑...
....拿錢不辧事、不負責....才會變成今天....不淹水惹,大家要撈什麼???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