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百萬獎金制度成為犯罪溫床,國家公器竟淪為分贓工具!海巡署偵查員與私菸集團共謀4年,利用行政罰則漏洞,把街友與低收入戶當成人肉提款機,單一案件就詐領數億元國庫獎金。更荒謬的是,這些「裁罰業績」全數變成呆帳,民眾稅金實質流入官商口袋。制度養貪的完美犯罪現行《菸酒管理法》行政罰則根本是為舞弊量身打造:私菸工廠人頭無財產可扣,卻能讓承辦人員依市價換算獎金。每查獲市值1千萬私菸,官警可爽領800萬獎金。這種「業績換現金」機制,使海巡人員從執法者變造假專家——查獲量越多,分贓金額越高,形成結構性貪腐鍊。人權與法治的雙重踐踏涉案官警專挑社經弱勢當人頭,被抓包的街友不僅背負鉅額罰單,更要面對「配合造假換三餐」的生存勒索。這種剝削底層的犯案模式,暴露出執法體系已從根腐爛。更諷刺的是,國庫署2023年還大張旗鼓宣揚查緋績效,殊不知8.59億元的「輝煌成果」多半是官商聯手製造的泡沫數據。系統性腐敗早有前科這不是海巡署首次捲入重大風紀案件。2021年屏東私菸倉庫縱放案、2023年高雄隊寮搜刮扣押品事件,再到本次集體詐領國庫,顯示「海巡黑化」已成蔓延性組織病變。儘管署方火速停職3人企圖止血,但從偵查員到地方警網的共犯結構,證明這絕非個別官員失德,而是整個獎勵機制與監督體制的全面失能。改革不能止於抓幾隻替罪羊。我們要求:立即修法將私菸案件改為《刑法》公訴罪廢除以市價計算獎金的荒謬敘獎機制建立第三方查緝績效稽核制度追究歷年異常高額獎金案件當執法者帶頭把國家機器變成犯罪工具,我們還能相信誰?此事不只涉及貪污,更是民主法治社會的全面警訊——若不能從制度面連根拔起,今日私菸分贓,明日恐將動搖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