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新聞有誤導的可能。畢竟:1)美國廠目前尚未投產,所以建廠的利息費用、人力成本等都會需要負擔,但沒有收入;2)中國廠是8吋廠,其設備就算是全新的,但以今年來說也已歷經二十年左右的折舊攤提,所以現在的成本結構應該跟新建廠中的廠是不同的。如要看績效,應該拿台灣營運中的八吋廠來比較。如果毛利更好,再觀察是否是售價的原因(是否因中國被制裁而在內地售價調漲?),會比較客觀。數字通常不是重點,有參考意義的是在分析後的數據。
少數人藉題發揮,台積電美國廠虧損跟台積電海外廠接連虧損是同一個意思?跟台積電虧損是同一個意思?還藉機帶風向陰謀論、唱衰。真的,你們不必翻牆上網如果都還只是這種水準,不如去旁邊玩沙台積電的董事會決定了海外擴展一定有它的道理,否則像黃仁勳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