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我能跟外國人說

聽說中共國使用的簡體字數目大約只有3000字 ?
聽說繁體字大約有10萬字 ? (康熙字典收錄約4萬7千字)
超過3000字的範圍
中共國是不是還得去學繁體字?
happyhughworld wrote:
有沒有歷史老...(恕刪)
妳有中國人的朋友??
我只問....你讀過簡體字小說嗎? 不覺得錯別字很多嗎?

有時候
以後
王后
鱟這個字你們簡體要怎麼寫?

你們是不是只有一個后字????

那以後....就只剩讀音了吧.....然後就變成韓語了, 只剩下發音.....欸, 字都沒有了耶....好棒棒, 管他媽媽有幾畫, 就大口卜卜OX亂入就行了....

我有跟韓國人聊過, 韓國人真正的字, 只剩下名字, 因為韓語全都只有發音, 他們韓國文學系的教授覺得這樣子韓國的文化會消失.
bbvvccjojotv

后,通「後」。《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中文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很常見,甚至也通用。

2025-04-03 0:56
泰褲辣

一看就是小時候不好好唸書還愛裝的

2025-04-03 9:59
所謂的簡體字,多是很古早的異體字,
一些古代典籍也能查的到這些所謂的"簡體字",
真要說歷史的確並不會比繁體字還短,
個人猜測是古代各地民間在用,筆畫少便於書寫和傳遞溝通,
而現在用的繁體字則是公家單位使用,
只是在台灣很多人都會有用繁體字比對岸優越的感覺‧‧‧
這個語言就是一種溝通的工具,能溝通好比較重要,
甚麼文字美不美啦,文化意涵之類的我覺得反而比較其次。
現代文字幾乎已經很少有書寫用途
大多是使用鍵盤登打
簡體字已經沒有任何明顯的優勢
還多了一些容易混淆的情況
以及閱讀古文的不便
早晚會回到繁體中文使用
而且以後是AI的時代
對岸都吹噓單位文字訊息度
中文單字比英文單字能壓縮更多訊息
所以對於訓練AI是有優勢的
同理
繁體中文的訊息優勢顯然比簡體更有利
成成大

簡體學習一定比繁體快,這就是優勢! 不要眼睛矇著自圓其說!

2025-04-02 18:10
Dylan007 wrote:
還多了一些容易混淆的情況
以及閱讀古文的不便


感覺你前後文沒對上啊,
雖然我不知道AI訓練跟文字壓縮有沒有關聯,這個我也不太懂,
也不能說CHATGPT思考過程出現中文字就代表用中文思考了,
回歸"人"的使用,所謂中文字的壓縮跟繁簡體沒啥關聯,
而是句子和文字的組成,中文詩歌或是成語等,都是言簡意賅的表述,
但現在本島使用繁體中文卻拼命地想把中國文化捨棄掉,
都不太學古詩古文了,那閱讀古文上便不便也沒差了吧。
超級小任任 wrote:
感覺你前後文沒對上啊...(恕刪)


有差別喔
繁體字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為造字原則
所以每一個字都可以去直接分析其意涵
但是簡體字已經簡化這些原則
所以直接分析意涵就沒辦法了
比如葉子的葉
可以由草部頭木字尾猜測出這是植物的一部分
但是簡體是一個口一個十
完全得不出任何文字線索

你可能覺得這有甚麼差??
但是對於訓練AI是有差的
越少的字元能提供越多的線索
對於AI學習能提高很多效率
中國不是外國,
台灣就是中國。
tony333324 wrote:
有時候以後王后鱟這個字你們簡體要怎麼寫?你們是不是只有一個后字????那以後....就只剩讀音了吧.....然後就變成韓語了, 只剩下發音.....欸, 字都沒有了耶....好棒棒, 管他媽媽有幾畫, 就大口卜卜OX亂入就行了....


实际”後”是后的异体字!所以才把后与後合为”后”字!



”鱟”的简体字是”鲎”!简化是讲究逻辑与传承的!因为鲎就是鱟的异体字!


herblee

後與后在甲骨文就已經是毫無關係的兩個不同字, 完全是為了簡化而简 ? 同樣,戰鬥機 简化為 战斗机 ? 鬥和斗根本毫無關係,說文解字中稱異體字為重文,是指讀音意思都相同,僅字形不同的漢字。而漢字無鲎

2025-04-02 20:57
happyhughworld wrote:
有沒有歷史老師能幫我
我今天跟一個中國人講
繁體中文的歷史比簡體中文長
被他罵
他說都是中文 都是同樣的歷史演變 沒有誰長誰短
最後我只能妥協 繁體中文的「使用時間」比1956年後的簡體中文「使用時間長」
但是歷史都是一樣長⋯

我真的不懂為何大陸人很care 歷史這個字!
大家都應該有get到吧!
...(恕刪)

歷史並不一樣長

繁體中文是正體古漢字 , 歷史當然比中國簡化字 早太多了 ! 漢隸和楷書已經和現在的正體漢字相同了
依據 北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
漢章帝時王次仲以漢隸作楷法,是隸書的變體

但是 , 中國1949第一步、簡化漢字;第二步、漢字拉丁化;只因為蘇俄非常積極的推動漢字拼音化 ?
1957年反右鬥爭,知識分子對漢字簡化、對漢字的拼音有異議?一律批鬥,迫害。
中國強推簡體字,百姓不識正體字,中國人開始遠離中華文化,以為一樣?以為都是中文?錯以為简化字才是大勢所趨?
中國語言之多,廣東話、閩南話、江浙話,廣東還有很多話:客家話、潮汕話,彼此甚至都聽不懂的,只要寫漢字,大家都懂
甚至到了日本 , 寫漢字日本人一樣看懂
1300 年前的 《日本書紀》完全是以漢字書寫


滿族作為外來異族統治的征服王朝,也要聯繫自己的語言文化,因此清朝公文一般同時使用漢文和滿文,漢文從右側直書到中間,滿文從左側直書到中間,詔書也採用這種滿漢合璧的書寫形式

元朝 的詔書 是有蒙古文 , 漢字只是翻譯

同樣, 不同於漢字的 简化字 顯示出文字背後 蘇俄及共產國際的背景, 及馬克斯列寧蘇維埃信徒的本質 。共產國際對於简化字和拉丁拼音的幕後指導操作,是為了讓中國人看不懂過去的漢字! , 而與傳統的中華文化在文字、文化上產生隔閡,利於讓中國被改造更親近蘇俄

對照本來就是用的古漢字 韓國、日本、越南阮氏皇朝

朝鮮世宗 教命

越南金冊
正體漢字的「國」字,在简化字變成了裡面一個寶玉的玉,玉代表財富和權利。國家只追求財富和權利?
正體漢字的「國」字,有「戈」,代表武裝守土之責, 有「口」字,代表著人民,口下面還有一橫,代表著人民依賴的土地。正體的「國」字,有完整的國家主權理念。

正體漢字變成简化字 ? 「愛→爱」無心,「親→亲」不見,「產→产」不生,「廠→厂」空空,「麵→面」無麥,「運→运」無車,「導→导」無道,「兒→儿」無首,「飛→飞」單翼不能升空,有雲→云無雨,開関→开关無門,鄉里→乡里無郎?

如今 , 明明是外來的馬克斯列寧蘇維埃信徒? 只因為入侵佔領了中國, 搖身一變取而代之, 藉『中國』這個殼上市 , 披著中國這個外殼自稱自己是中國 ?

歷史是 過去時間發生的事 , 當然無法一筆抹去
事實自然能說明一切
中國的歷史 , 向來都是 征服者去評論已經不能說話的前朝 。
《三國志》作者陳壽原是蜀國人,蜀亡後變節到晉朝為官。
他編寫《三國志》,以曾經的敵國曹魏為正統,黜蜀吳為偏霸,並創造「迴護法」,在史書中專門為當權者避諱 ,並對晉朝的相關人物 維護。
只要對比《後漢書》,就可以看出《三國志》簡略以及失實
《三國志》記載說漢獻帝委任曹操為翼州牧,但是《後漢書》則直接說曹操自領翼州牧 。
曹丕篡漢,《三國志》說獻帝見眾望所歸、人心系魏,才召集群公卿士,獻出玉璽,主動禪位;《後漢書》則直言「魏王丕稱天子,奉帝為山陽公」,說明禪位並非獻帝自願。
《三國志》為司馬氏諱惡
明明是司馬師脅迫太后廢立曹芳,陳壽卻寫成曹芳惡貫滿盈,太后才下令廢掉他,實在是顛倒黑白,全為司馬氏隱惡。
《漢晉春秋》、《魏氏春秋》及《世語》諸書都記載說魏帝曹髦見威權日去,欲向司馬昭討權,才發甲於凌雲台,驅車討伐司馬氏。司馬昭急令賈充出來阻攔,賈充對成濟等說:「公畜養汝等,正為今日。」
於是,成濟領命上前殺害了曹髦。後來司馬昭處死了成濟,但誰都知道成濟只是一個代罪羔羊而已。
《三國志》關於這段事卻絕口不提, , 只說「五月己丑,高貴鄉公卒,年二十。」更把惡名全部都推到了曹髦身上? 後面抄錄一份皇太后的喻令,歷數曹髦的罪惡,說他「情性暴戾,日月滋甚」,非但不聽管教,居然還想鴆毒太后;又抄錄大臣們的奏疏,說「高貴鄉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禍」?

史官的良心
文天祥的《正氣歌》中:在齊太史簡 ,
《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五年齊國的太史直書『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又嗣書之,崔子又殺之,死者二人,其弟又嗣復書之,乃舍之。
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殺國君,齊國太史如實記載:崔杼弒其君。崔杼令史官更改,史官不從,被崔杼殺死;史官的兩個弟弟如樣記載,同樣被殺;第三個弟弟接過筆,仍然這樣寫,崔杼無奈,只能聽任他寫入史書。
在晉董狐筆
《春秋左氏傳》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
趙靈公暴虐無道為 趙穿 所殺 , 史官董狐書:「趙盾弒其君」。趙盾立刻召見董狐,大呼冤枉:「是趙穿殺的,不是我呀!」董狐回道:「您是堂堂宰相,出亡沒有離開國境,返回不討伐亂臣賊子;如果不是您主謀弒君,那又是誰呢?」
趙盾聽罷,長嘆一聲:「他為君者可以不君,我為臣者豈敢不臣?趙穿殺了昏君,也是逼不得已呀!唉,我這是一念之仁,自取其辱啊!」

方孝孺被誅10族仍書 「燕賊篡位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皇明通紀》:「及靖難師駐金川門,宮中自焚,孝孺即持斬衰服,晝夜號哭,為鎮撫伍雲等執以獻。孝孺不屈,乃系獄。遣人諭旨,終不從。既而,議頒即位詔於天下,問左右誰可代草者,皆舉孝孺。乃召出自獄,斬衰而見,悲慟不止。上降榻,慰諭之曰:『我家事耳。先生何良苦?』又曰:『先生為我作詔。』命授以紙筆,孝孺大書數字,擲筆於地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上大聲謂曰:『汝焉能遽死,朕當滅汝十族。』令覆系獄以俟,乃據其宗支,盡抄沒之,宗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妻鄭氏與諸子皆先自經死。」
當燕軍攻破南京後,朱棣屢次派人到獄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寫新皇帝即位的詔書,方孝孺堅決不從。隨後朱棣強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帶孝而入,悲慟至極,哭聲響徹大殿。
朱棣上前安慰方孝孺,告訴他惠帝已死,並勸他輔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輔佐成王一樣。方孝孺厲聲質問朱棣:「那成王(意指惠帝)在哪?」朱棣稱惠帝已經自焚。方孝孺繼續質問:「那為何不立成王的兒子(意指惠帝的兒子)為君呢?」朱棣答道:「國賴長君。」方孝孺繼續追問:「為何不立皇弟呢?」朱棣則稱:「此朕家事。」並命人將筆墨投到方孝孺面前,聲稱:「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強迫他寫詔書。方孝孺接過筆,寫上燕賊篡位幾個字後,即擲筆於地,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見方孝孺寧死不屈,即威脅道:「汝不顧九族矣!」方孝孺義無反顧地斥責說:「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怒不可遏,命人把其押赴集市施以磔刑。

方孝孺被打進死牢時,朱棣派人大肆搜捕方孝孺在京的親屬,並在行刑當日把他們押往刑場,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殺害,。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將要被殺的時候,方孝孺看著弟弟,流下了眼淚,方孝友說:「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方孝孺始終不屈。被凌遲殺害於南京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時年四十六歲。《明史》中謂施以淩遲。

大清以異族入主中原之後 , 假借"中國"這個殼上市 ,清朝皇帝正式以「中國」(滿語:ᡩᡠᠯᡳᠮᠪᠠᡳ ᡤᡠᡵᡠᠨ,轉寫:dulimbai gurun)稱呼它自己佔領的全境, 現代「中國」的概念,完全是 來自清朝所塑造的中國觀點。
這個中國的概念 , 指的是滿清 。大清 , 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借詞「ᠳᠠᠢᠼᠢᠨ」(Daičin),原意為「善戰者,戰士」 戰士之國 。
這個中國是 戰士之國 ,是對外武力征服,對內血腥鎮壓 。 這不是儒家行仁政的王道文化 ,依仁愛與道義行政;而是完全相反的覇道 。
《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這樣「偷換概念」完全不是 「中國」的內涵 "禮樂文化道德倫理"
孔子作《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在公羊傳中,以魯為中國,魯之外的其他諸侯國為諸夏,諸夏之外為夷狄。
禮樂文化推行的地區才叫「中國」及『諸夏』

這樣假冒 "中國" , 不敢講真話 , ? 只不過是另類詐騙 。
Reko0914

是啦是啦 台獨借用中華民國的殼,好不就是好有骨氣~~自己騙自己,就以為天下全是騙子~

2025-04-03 8:26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