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ChatGPT回答
1、俄羅斯的擴張野心:
俄羅斯帝國長期以來對東北亞地區的擴張野心是主要驅動力之一。俄羅斯希望通過佔領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戰略要地,尤其是便於通向太平洋的不凍港。
2、清朝內憂外患,無力抗爭:
當時清朝正在面臨內亂(如太平天國起義)和外敵(如英法聯軍)的雙重打擊。特別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朝中央無法分兵應對俄羅斯的威脅。這使得清政府對東北邊疆的防務十分薄弱,缺乏足夠的軍事力量來抵抗俄羅斯的進逼。
3、俄羅斯的外交壓力與軍事威脅:
俄羅斯特使穆拉維約夫利用清朝此時的困境,進行外交施壓和軍事威脅,要求清朝割讓黑龍江以北的領土。當時的黑龍江將軍奕山在無法獲得中央支援的情況下,選擇妥協,以和平方式割讓土地,以避免與俄羅斯進一步爆發戰爭。
因此,當時清朝採取了妥協的策略,以避免與俄羅斯直接開戰,這也反映了清朝在面對外國勢力時,處於極度被動的局面。割讓領土成為清政府避免多線作戰、維持國內外局勢的暫時手段,雖然代價極其慘重。
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還是先關心一下被占走的釣魚台跟西南群島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4%BF%84%E8%BE%B9%E7%95%8C%E8%B0%88%E5%88%A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政府共進行了三次多輪邊界談判,歷時40多年。第一次談判開始於1964年2月,持續了約半年時間。第二次談判在1969年10月至1978年6月之間進行。第三次從1987年2月開始直到2004年。[13]中蘇兩國之間實際存在條約線、蘇圖線和實際控制線三種分界線。蘇圖線是蘇聯方面根據其主張繪製成的大比例尺地圖,中方認為許多地方在繪製時偏離到中方境內,形成領土爭議。蘇方的實際控制線部分同條約線和蘇圖線一致,有些地方越過條約線和蘇圖線,實際控制了中方的領土。而中方主張的實際控制線基本沒有越過條約線,但在有些區域越過了蘇圖線[14]。1991年5月16日,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出訪蘇聯,與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會面,中蘇雙方簽署《中蘇國界東段協定》[15]。經此協定,除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兩塊地區,其餘約4200公里的邊界線走向已經確定,中方基本實現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方一側島嶼(包括珍寶島)劃歸己方,保留了經黑瞎子島外側在兩江水域的航行權,以及經圖們江口的出海權。前蘇聯解體後,俄、哈、吉、塔四國政府組成聯合代表團繼續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談判。[16]。1994年9月3日,中俄在莫斯科達成《關於中俄國界西段的協定》[17],確定了54公里的中俄西段邊界線走向。2004年10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中俄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18],確定兩國以來長期爭議的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地區的歸屬問題。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兩國最高權力機關分別批准了該協定。2005年6月2日,協定在雙方互換批准書後正式生效。《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的簽署和生效,標誌著4300多公里的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19]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