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慘, 總人口數持續負成長!台灣2052年將跌破2000萬人

Peter2302 wrote:
慘, 總人口數持續負成長!台灣2052年將跌破2000萬人


1.以台灣的先天條件,台灣實在無法承載兩千三百多萬的人口!

2.台灣政府也沒有能力解決台灣兩千三百多萬人居住的需求!

以上兩點,都可以從台灣施行多年的土地政策,如國土規劃、都市計劃、土地使用分區,及預計明年實施的「國土計劃法」看出!

早在民國五十幾年,當時台灣總人口僅有一千出頭萬,約僅現在兩千三百萬的一半,台灣政府就察覺到了台灣人口將過度膨脹,推出了「兩個小孩恰恰好,一個也不嫌少」的家庭計畫口號,不過要人口膨脹煞車,可不是那麼簡單,台灣人口還是持續膨漲數十年,好不容易到2019年底的2360萬人,才煞住!

說台灣的少子化,出生率降低,人口走向負成長,其實是一種「人口修正」,修正過去台灣造出太多的人口!

所以再怎麼看,台灣人口往下調降,都是利大於弊,怎會說是「慘」!
Peter2302 wrote: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島上房子越來越多,人卻越來越少,不就代表買房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繼承就有房了, 以後房子不就越來越難賣了



那是許多人致富的捷徑,那怕人口只剩1千萬還是不可能會跌到人人買得起的
人口雖然減少

但因為地球暖化

綠色和平發表全球暖化台灣海平面及暴潮影響

2050年預計有1398平方公里影響

高雄新北地窪地也會受波及

人變少可居住地也變少,負負得正唄,未來太難預測

如果有關連,房價跟M2關連性還可能比較大
MICHAELCUB81 wrote:
說台灣的少子化,出生率降低,人口走向負成長,其實是一種「人口修正」,修正過去台灣造出太多的人口!

所以再怎麼看,台灣人口往下調降,都是利大於弊,怎會說是「慘」!


問題在於修正的速度太快!
以及弱化技職,幾乎都把學生往大學送,造成勞動力結構無法跟社會需求相匹配!

這問題不能只看總人口數,還要看人口結構,目前的人口結構趨勢是往年紀大的方向走,變成一個倒三角形,這樣的解果會是消費力、勞動力人口變成少眾,難以支撐起社會運作。

現在出社會的是出生人口約25萬人,現在各行業已經面臨嚴重缺工問題(42萬出生數這一代退休,25萬出生數的補不上人力缺口),再過3年出生人口驟降到20萬,民國99年出生的更是嚴重要剩下16萬,等到明年這16萬要升高中職時是一堆私校高中職哀鴻,然後換私校大專校院倒閉。

這20萬出生數的人對比退休的人更是少了一半。


年     別 出  生  數

民國47年 1958 413,679
民國48年 1959 423,863
民國49年 1960 422,319
民國50年 1961 422,740
民國51年 1962 426,325

民國52年 1963 427,212
民國53年 1964 419,797
民國54年 1965 409,620
民國55年 1966 418,327
民國56年 1967 376,806
民國57年 1968 396,886
民國58年 1969 393,455
民國59年 1970 396,479
民國60年 1971 382,797
民國61年 1972 368,067
民國62年 1973 369,022
民國63年 1974 369,671
民國64年 1975 369,349
民國65年 1976 425,125
民國66年 1977 397,373
民國67年 1978 410,783
民國68年 1979 424,034
民國69年 1980 413,881
民國70年 1981 414,069
民國71年 1982 405,263
民國72年 1983 383,439
民國73年 1984 371,008
民國74年 1985 346,208
民國75年 1986 309,230
民國76年 1987 314,024
民國77年 1988 342,031
民國78年 1989 315,299
民國79年 1990 335,618
民國80年 1991 321,932
民國81年 1992 321,632
民國82年 1993 325,613
民國83年 1994 322,938
民國84年 1995 329,581
民國85年 1996 325,545
民國86年 1997 326,002
民國87年 1998 271,450
民國88年 1999 283,661
民國89年 2000 305,312
民國90年 2001 260,354
民國91年 2002 247,530
民國92年 2003 227,070
民國93年 2004 216,419
民國94年 2005 205,854
民國95年 2006 204,459
民國96年 2007 204,414
民國97年 2008 198,733
民國98年 2009 191,310
民國99年 2010 166,886

民國100年 2011 196,627
chihung1105 wrote:
問題在於修正的速度太快!
以及弱化技職,幾乎都把學生往大學送,造成勞動力結構無法跟社會需求相匹配!

這問題不能只看總人口數,還要看人口結構,目前的人口結構趨勢是往年紀大的方向走,變成一個倒三角形,這樣的解果會是消費力、勞動力人口變成少眾,難以支撐起社會運作。


台灣最缺哪些勞動力呢?

台灣很多產業雖稱缺工,但缺的只是能接受領取最低基本工資,又能刻苦耐勞的勞工。

以台灣的高居住成本、高育兒費用,領這種薪資的台灣勞工,有能力可以養家活口嗎?再培育下一代小韭菜嗎?

台灣政府及台灣企業只想要有利於台灣經濟數據及讓其企業以低成本獲利的韭菜人力,但並不想負擔種植韭菜,該負擔的肥料、農藥費用及花費最高種植韭菜的農地!

而能符合這種條件的人力,惟一選擇:外籍移工!

據報導,目前在台工作的外籍移工超過七十萬!
很多人都忘了,在台灣,房屋的老化程度比人口老化程度快。

六都除了桃園以外平均屋齡都是30年以上,台北市更是高達37年。

28年後的2052年,這些超高齡房(標配:水電問題、壁癌、無電梯)還適合住超高齡人(體弱行動不便)嗎?

更不要說台灣人愛買不愛租了,尤其是高齡者在租屋市場是被嚴重歧視的一群人,所以新房還是一直有剛性需求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