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文的母語國家中,能夠流利的使用英文與老外溝通,需要多年持之以恆的訓練與使用,到哪裡都是最珍貴的頂級人才。用英文辯論是真正展現自己能親自拓展台灣與西方外交關係的實力之一。但實在太難,只有菁英中的菁英才能接下挑戰。
國民黨的候選人一個警察、中國外省自居的主持人,要他們用英語開口跟本是要他們自盡。
民進黨的候選人有半個美國人蕭美琴,如同母語一樣,而賴清德應該也能應對。
民眾黨的候選人,柯文哲、吳欣盈也都應該也能應對。可以接下挑戰。
即便是指取其中一小節使用英文辯論,國民黨候選人,也會用盡各種藉口尿遁,當天不會出席。像是我是選中華民國總統不是美國總統 ... baba 包括用咆哮的、咒罵的、冷嘲熱諷的 會有各種藉口不敢上場,怕被看破。
印尼將在12日舉行首場正副總統辯論,總統候選人普拉伯沃陣營幹部最近建議以英語進行辯論,在印尼社會引發討論。
對此,有政治學者指出,使用英語辯論可能被認為輕視印尼語而損害民主。
里科認為,在選委會主辦的總統辯論中使用英語而非印尼語作為語言的提議,也會降低國家認同。他說,選委會是為印尼人舉辦正副總統辯論,而不是為外國人而辦。
哈思托表示,使用印尼語是國家的基本原則,國家不應允許其他國家的文化或語言取代自己的文化或語言。他說:「我們不應該改變自己的文化,忘記自己的身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