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有句話,不知是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目前看來以上皆是,這位平時能有多少關注,媒體卻能適時轉載直指蔣萬安,民進黨最近紛擾多,無根據猜測搶版面轉移焦點順便搞政治鬥爭,不清楚主動參戰還是被動受牽連,有這棟樓代表加減有用,能此時衝上風口浪尖,功勞簿總得記上一筆,
大家傻了!!注意看一看 每則關於這個的新聞她 什麼時候要出書 書名叫做什麼寫得一清二楚我們連她 什麼時候搭幾路公車都不清楚各位 居然認為博愛座是焦點??新書 用新聞打免費廣告吧!!不然幹嘛把 新書特別寫出來!!用媒體 免費帶聲量罵罵年輕人 年輕人只會白眼又不會回嘴多棒啊!!
李小姐,雖然我也跟你一樣對在大眾運輸上,使用博愛座卻不懂得看周遭需求禮讓的人覺得寒心,但就事論事,首先不是所有年輕人都不懂得禮讓,就像妳也知道他們"或許"有隱疾....其次這種問題,應該去戰1994教改那些政客專家學者們,讓12年國教的課綱,沒有「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雖然內容很八股,學習也真的很看人,但至少書名只要在某些時刻會在人們心頭出現,就有提醒與警示的效果。美國羅斯福總統講過:如果我們只教學生「知識」,沒有教他「道德」,我們就等於送一個「威脅者」到社會去。康德說過:「你以什麼樣的人」應有的態度,來對待這個人,就是幫助他成為這樣的人。回首1994年教改之後,台灣的教育變來變去,製造多少問題學生,而雜亂的教育方針,讓多少父母及學童無所適從,學生課後要補多少"才藝",這讓多少有情人不敢結婚,甚至結了也不敢生育...教改真的有改得比較好?
建議廢除愛心跟道德綁架是兩回事需要座位就自己去要有愛心的人不管坐什麼位子都會發揮他的愛心但要強迫每個人都有愛心,還挺噁心的憑什麼因為自己的需要就去剝奪對方耍廢的權利,好手好腳身體沒有不適就不能耍廢嗎?不能有心理上的不適嗎?不能有窩在舒適圈的權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