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原來台灣自古屬於日本 這是中國皇帝雍正講的

bradia wrote:
額,歷史是這樣念的維(恕刪)


原來中國皇帝講的不是歷史?

中國當然不敢講這段歷史 當然要竄改台灣歷史

Jacky Wu

然後馬關條約日本人還要清朝割讓台灣,搞得我好亂。有些台灣人歷史真的不是很好,但是想當皇民的心是不容質疑的

2022-08-16 18:01
台灣的歷史課本應該進一步修正才對 應該修正為

"台灣最早屬於日本"
ZAMBOTKIKIKI wrote:
日本統一那是比和中國有理多了


我們和日本統一過啊
但台灣真正的主人反對阿
如大分事件、麻荖漏事件、霞喀羅事件、霧台抗日事件、太魯閣戰爭、薩拉矛事件和霧社事件

就連當時的滯台支那人也反對
例如北埔事件、苗栗事件和西來庵事件.....

不過最後還是成了次等國民
有些比較犯賤的支那人後代
直到現在還在懷念當個二等皇民呢
品飲是立足酒杯內的風味,放言酒杯外的世界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我們和日本統一過啊但(恕刪)


和中國比 日本算哪根蔥?

台灣俗諺所說的「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
滿清統治台灣共211年,在這211年當中,台灣島上民變迭起,動亂頻仍。根據台灣史研究者張菼的統計,台灣在滿清統治下的211年之中,發生大小民變共計116次。而另一研究者劉妮玲的較保守估計,也有73之多。從這樣的記錄來看,顯然台灣俗諺所說的「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還不夠形容其程度。

  台灣民變頻仍的原因,誠如連雅堂在《台灣通史》中所說:「夫台灣之變,非民自變也,蓋有激之而變也」。此意甚明,沒有「官逼」,自然就沒有「民反」。而清代台灣官治腐敗,亦有其結構性因素:由於清室統治台灣採不信任態度,派到台灣的官吏任期三年為限,且早期只能單身上任,不得攜眷前往,因此官吏皆視赴台為畏途,來台官吏不存久居之心,視台灣為傳舍,心不在焉,遇事推諉。再加以天高皇帝遠,在台官吏容易苟且貪臧,上下其手。


  此外,又因清代任官採「迴避」制度,本地人不得任本地官,派到台灣的官吏都是外地人,因為他們不懂福佬話和客家話,只能起用懂本地話的人做衙吏、做爪牙,所以台灣吏治一直敗壞不堪。即使到了19世紀中葉,一位任台灣兵備道的徐宗幹都不客氣說:「各省吏治之壞,至閩而極,閩中吏治之壞,至台灣而極。」台灣真的成為貪官污吏的集散地。因此清代民間罵官的俗話出了不少,例如:「官不驚
(怕) 你散(窮)﹐鬼不驚你瘦」、「一世做官,三世絕」、「一世官,九世牛,三世寡婦」、「三年官,兩年滿」、「交官散(窮),交鬼死,交好額(富人)
做乞食(乞丐),交縣差吃了米」等。在腐敗的吏治下,社會的階級對立就更加明顯,誠如台灣俗話說的「作惡作毒,騎馬轆鱷;好心好行,無衫通穿」,那些「無衫通穿」的底層社會的人,到了走投無路時,只好鋌而走險,投入一波波的抗官民變中。
帕達鴨

日本戰國時期今天臣子反明天老百姓造反,殺來殺去。

2022-08-17 16:42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我們和日本統一過啊但(恕刪)


當然和中國屠殺中國人比 日本人連蔥都算不上

===========================================================
湘軍沖入天京後,隨即展開了一場瘋狂的燒殺、掠、淫的大競賽。「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致令「秦淮長河,屍首如麻」。


燒:湘軍一進城就到處放火。衝到哪裡火就燒到哪裡。及至當時傍晚時分,全城已經變成一片火海,「煙起數十道,屯結空中不散,如火山,紫絳色。」湘軍除用火作為進攻的武器外,還用火作為滅跡的手段。每次當他們搶掠完一處王府或民宅後,便隨即付之一炬。這場大火自天京陷落之日起,此落彼起地一連燒了七、八天,直到27日下了一場大雨才被澆滅。大火過後,南京城內十之八九的房屋被燒掉,各種著名的建築物和文物古蹟幾乎毀壞殆盡。所以現存的不少古建築物,都是後來修建的。

殺:這是湘軍入城後的「主要任務」。他們首先要殺害的是在城內仍繼續進行堅決抵抗的太平軍戰士,其次是老百姓。但被殺害的太平軍戰士畢竟有限,因為破城時,天京城內能作戰的太平軍只有三四千人,他們一部分在巷戰中英勇犧牲,一部分在混亂中衝出天京,另一部分千餘人在李秀成帶領下為保護幼天王突圍了,所以被殺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其實,攻陷天京的當天晚上,湘軍就基本上控制了整個城市。雖然有幾個王府仍在進行抵抗,並一直繼續了四五天,但總的說來戰爭狀態已經結束了。可是,這場大屠殺卻一直持續了10餘天。


殺人的動機各不相同,但主要是為了達到搶劫財物和姦淫婦女的目的。關於這場屠殺,趙烈文(曾國藩的心腹幕僚)當時在他的日記中曾有過記載。他說,城破5日之後,仍然是「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又說「計破城後,精壯長毛除抗拒時被斬殺外,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後即行縱敵。城上四面縊不老廣賊匪不知若干。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情殺死。沿街死者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其亂如此,可為發指。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我們和日本統一過啊但(恕刪)


大家有沒有發現 這段和中國後來宣傳的日本南京大屠殺很像??

趙烈文(曾國藩的心腹幕僚)當時在他的日記中曾有過記載。他說,城破5日之後,仍然是「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又說「計破城後,精壯長毛除抗拒時被斬殺外,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後即行縱敵。城上四面縊不老廣賊匪不知若干。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情殺死。沿街死者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其亂如此,可為發指。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不過最後還是成了次等國民
有些比較犯賤的支那人後代
直到現在還在懷念當個二等皇民呢


因為當二等皇民比當一等中國人民好太多了


趙烈文(曾國藩的心腹幕僚)當時在他的日記中曾有過記載。他說,城破5日之後,仍然是「屍骸塞路,臭不可聞」;又說「計破城後,精壯長毛除抗拒時被斬殺外,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後即行縱敵。城上四面縊不老廣賊匪不知若干。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情殺死。沿街死者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其亂如此,可為發指。
帕達鴨

俺只想當中華民國的人民,不想當日奴和共產黨奴隸。

2022-08-17 16:44
ZAMBOTKIKIKI wrote:
和中國比 日本算哪根蔥?

台灣俗諺所說的「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那是明鄭後人一開始還有點骨氣
會反清

但有些支人精子品質比較差或與豬雜交什麼的
導致子孫就一代不如一代
現在幾十年過了
還會很想當次等倭..


ZAMBOTKIKIKI wrote:
因為當二等皇民比當一等中國人民好太多了

喔,SORRY
我並不是說你
品飲是立足酒杯內的風味,放言酒杯外的世界
老共會認為台灣屬於中國的

是因為老蔣撤退台灣擁有台灣主權

然後老共認為把老蔣給打敗中華民國消失了

菜EE也附和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

因此老共得以證明

台灣就是老共中國的

就是這樣

甘那本書屁事


x365555

可是中共老毛澤東先搞獨立建國,先讓兩岸變兩國,所以毛澤東愛搞獨立讓台灣被獨立。[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2-08-16 21:52
你現在又那麼乖,拿中國歷史文獻來看了
我發覺1450與中國的小粉紅有87分像
總是喜歡拿自己的歪理來說服別人
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的要支持統一
你們無所不用其極的要證明獨立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