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真正確診深刻體認何美鄉染疫是祝福,焦糖積極染疫.懂得都懂的發言有多差勁

過客4112 wrote:
我反過來問要居隔到什(恕刪)


另一篇文章

那就說清楚台灣要被犧牲的祭品有多少
不就得了嗎

而且人人都可能是祭品

還沒輪到以前
話都可以講很滿

-------------
周世瑀強調,政府如果對人民還夠負責,就該明確公布全台因為防疫政策轉變,所預估最後可能死亡、犧牲的人數,尤其是雙北等人口密集區,政府到底預估會有多少老年、體衰、年幼的人口死亡,還有預估會有多少人即使痊癒,卻因為罹患新冠後遺症,導致無法再回工作崗位的推估數據。如果政府內部對於這項醫學評估的數據可以接受的話,就應該把這份報告公諸於眾,讓社會討論,不應該把「社會謀殺」合理化。
--------------

https://tw.news.yahoo.com/獨家-何美鄉群體免疫論爆爭議-有輿論譴責是-社會謀殺-033056172.html
西布克F91 wrote:
我OK你先確診阿難道(恕刪)

那就祝何美鄉早日感染,一定感染,然後重症...

大家多多集氣祝福她吧!
Blues0722

在心里默默祝福就好了![^++^]

2022-04-19 10:40
小聲問一下,她是研究什麽的啊的?
西布克F91 wrote:
難道民進黨現在是派這種咖洗地喔
連要被感染才能往前走這種幹話都能講的出來

不怕感染還戴什麼口罩?
西布克F91 wrote:
何美鄉:我們要被感染才能往前走

何老太太妳先不穿防護直接在重症隔離病房待1小時
出來後5天染疫確診~沒事痊癒我們就相信妳

不然的話~就安靜閉嘴~廢話少說
西布克F91 wrote:
那就說清楚台灣要被犧牲的祭品有多少
不就得了嗎


無論採取何種措施, 這些祭品就會保證沒有嗎?
現在沒有,未來就不會有嗎?
Omincron 時代的傳染力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防得了的

而台灣還能閉關多久?
當全世界都恢復正常的時候,台灣有辦法跟上嗎?
台灣為此要付上多少代價?

目前要減少新冠危害,重點在於高危險群的保護、醫療資源如病房、相關藥品的準備是否充足
防疫措施目的是要提供時間讓這些準備能夠盡量充分
而不是寄望這些防疫措施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p.s. 當使用祭品這種高度渲染效果名詞的時候, 其實已經讓討論趨向兩極化了
afa60

重點是大量產生病患的醫療準備好了嗎?不等小孩的預防針打完在開放嗎?

2022-04-19 16:03
tomliu36

這波疫情台灣有閉關嗎?每天看時鐘在那邊報數,境外移入的幾乎沒停過。

2022-05-13 15:31
過客4112 wrote:
韓國已經決定把新冠視為類似感冒的疾病
https://heho.com.tw/archives/214950
COVID-19/南韓全面取消防疫限制!將新冠肺炎降為第 2 級傳染疾病

我們目前當然不可能像韓國一樣
但是我想問的是,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像韓國一樣?


國外之所以能把新冠漸漸無視
就是已經經過了群體免疫的痛苦的陣痛期

也就是勢必會有一定比例的人群註定撐不過,但沒辦法

大家能做的也就是別讓自己成為那個百分比內的統計

依照台灣人口的比例 那個代價很沉重
瘋狂就是做著一模一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卻期待著有所變化。 這就是瘋狂。
wkh2006

防不了,就預備打仗,不是講幹話。這次犧牲的二歲童父母當初求救無門,目前未解決

2022-04-19 11:57
西布克F91 wrote:
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認為,「我們要被感染才能往前走」


這句話沒錯....重點是:大規模感染,配套措施在那?

因為Omicorn 毒性比之前其他新冠病毒都低....

但是很多國家去年底就這樣做了,並且現在都解除大部分新冠的限制了...

而我們才正要開始...真不知道政府在幹嗎? 每天忙著報數字,報得不亦樂乎?

百姓大規模感染後,然後自求多福?

台灣醫療水準很差嗎? 指揮中心後知後覺就算了,準備在那?

光兒童疫苗就在那邊掉鏈子....別國新冠疫情都快結束了...我們到底還在幹嗎?
ying0809

她真的沒說錯,只是我們的超前部署沒有準備,當去年年底大多數國家就在準備這場仗了,我們還在每天報+0的自爽中

2022-04-20 10:53
kicat

何美鄉哪沒說錯?她就是個幫民進黨狡辯護航的人,民進黨想好了要一定數量的人幫他們死,讓他們擺脫防疫潰堤,兼好好選舉,民進黨太黑心了

2022-05-19 15:44
過客4112 wrote:
必須讓台灣的生活恢復正常


其實我覺得過去一年挺正常啊 ?
除了停電之外 ...

反倒是最近越來越不正常,
不少大公司都開始要求要入內需要出示快篩結果或當場快篩了。


另外世界沒法乾淨是一回事。
covid-19的後遺症風險 (就算輕症、無症狀) 是另一回事 ...
各種研究看起來都讓我覺得後續成本沒有想像中的低。
拿他跟感冒比還有一段演化的路要走。
我不小心 wrote:
依照台灣人口的比例 那個代價很沉重


其實每一條人命都很沉重
但是我們只能選擇相對能夠接受的路來走

疫苗施打是如此!!
未來任何的防疫作為也是如此!!

天災之下,我們只能盡量要求避免人禍的發生!!
如去年的疫苗採購與最近快篩試劑的缺貨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