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分 wrote:
有網友在PTT好奇「...(恕刪)
台灣非現金支付很難普及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府觀念太守舊保守,
看看悠遊卡花了多少年才「勉為其難」開放小額付款,還限制一堆⋯ 是還好當初跟銀行合作「聯名卡」才得以稍微解套,不然大家到現在恐怕大家還得不定時拿現金去加值才能消費。
後來行動支付普及了,還是限制重重,條碼沒有共通,賬戶沒有共通,商家不願付手續費⋯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稅務」及法規。
傳統一般商家要收信用卡(及行動支付)必須要有收銀機POS系統,因為必須開發票,發票上還必須註記信用卡號,這就是為什麼去百貨、賣場⋯ 很多店家刷卡時先在pos機上刷一次,接著才用刷卡機,行動支付根本快不起來,刷完後還非得印簽單及發票。
一台收銀機、發票系統⋯ 加一加至少40000,還要申請發票、付電子發票平台費用、付銀行、信用卡集團或行動支付手續費⋯ 很多小本經營的店家根本收現金免報稅也免手續費自己賺飽飽。
國外連小攤販都可刷卡,因為根本只要一台手機或平板,刷了就走。
10幾年前在美國、紐西蘭、澳洲⋯ 根本一張提款卡就可以包辦多數交易,所以後來他們導入感應式刷卡、ApplePay ⋯ 都比我們順利又快多了。
這幾年中國行動支付也有共通條碼,掃那個碼會跳出來讓你選擇慣用的付款方式,不用自己去找能用的條碼,掃完走人,不用等簽單、發票。
簡而言之,發票制度當初是為了稽核消費、避漏稅,不過早該隨時代進步取消了,不然不僅耗時麻煩還浪費一堆紙。
索馬利蘭行動付款為何普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