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2020 wrote:老話一句,教育人民國(恕刪) 岳飛怎麼死的?皇帝怕功高震主硬要他死,秦檜只是用過就丟的衛生筷,國民黨會丟掉政權就是把有能力的將領這樣子消耗掉,當然有能力又忠心的不多,消耗掉的比例更少....但是人力蠟燭兩頭燒,本來就是缺口大,更是無力可回天,民心軍心皆喪一切是必然而非偶然
三十年前的電視劇和歌仔戲,有很多古裝劇,演中國古代各朝歷史,透過戲劇將忠孝節義的精神教化百姓,劇中可以看到忠臣如何不畏權勢進諫皇上,受到奸臣陷害後,如何堅持自己的理念不願同流合汙,這些與邪惡搏鬥的正義之士,牽動的著無數觀眾的心情,看 1990 年左右開始紅極一時的「包青天」就是代表。而現在的電視劇充斥的本土鄉土味,再也沒有以前那些歷史劇呈現出來的浩然正氣,年輕人沒有受到正氣的薰陶,自然就不容易培養健全的人格,於是變得愚昧、短視近利,只追求個人享受,所以擺脫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台灣,會跟當年的大陸文革一樣,變成一場災難。
我是不太相信沒教,孫文那頭還印在鈔票上呢。但是以前講岳飛,羋原這種我就不以為然了,南宋名將很多,戰國名臣大士一堆,為何獨尊岳飛這種,強調的都是忠君之道。以前就算了,現代這樣平衡稍微提一下就夠了。至於吳女士說學生應該要知道孫中山這種更是莫名奇妙,為什麼要寫孫中山?孫文自己都不自介中山。連字,號都不是。課本弄個孫中山不是很奇怪?以前就算了,現在課本就是寫孫文,中山是旅日時化名中山樵,幹嘛弄化名在課本上地圖上呢?
都說去中國化,只要我們還在寫中國字,講閩南話,講客家話,這些都是中華文化,誰能抹滅呢?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批孔揚秦,獲得巨大成就。但,中華文化有被摧毀嗎?是不能裹小腳,不能三妻四妾,但,故宮還在,長城還在,絲路還在。不是常拿一張義和團的照片,嘲笑塔綠班嗎?義和團,也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產物,大清朝,也不是誰能抹滅掉
我聽淨空法師的講經影片有說到:「古時候若一個人對國家社會很有貢獻,死後人民會以他出生的那個地方當作名字來稱呼他,以示對聖賢人的尊重」,而孫文的出生地是在廣東省中山縣(以前旅遊時去過),所以後人稱他為孫中山很符合古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