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關中國疫苗的研究及報導稱,疫苗的有效性低於西方製藥商的產品。而中國疫苗的數據不透明,也引發了人們的質疑。
巴西等國的官員還曾抱怨說,中國在疫苗運輸方面行動遲緩。
路透社援引巴西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仍在製定程序,這需要時間」,「供應也相對短缺」,他還表示,巴西不是唯一面臨中國疫苗出口障礙的國家。
《紐約時報》報導說,菲律賓的一些議員批評政府購買中國科興生物公司生產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決定。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向科興訂購了疫苗,但兩國政府不得不向本國公民保證,只有在疫苗被證明安全有效的情況下,他們才會批准疫苗。
報導援引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的話說:「現在,我不會接種任何中國疫苗,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
中國已向多個國家輸送了數百萬劑新冠疫苗。此外,中國還與多國簽署了疫苗生產協議,從而可以通過出口疫苗原材料的方式,幫助這些國家自行生產疫苗。但《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國疫苗效果不佳且運輸行動緩慢,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滅病毒。
中國在加緊向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的同時,還在報導美國等西方國家生產的疫苗不安全。
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主播劉欣曾在推特上寫道:「我不能獨立確認,但消息令人不安:有10人在德國注射BionTech/輝瑞疫苗數天後死亡。」
官媒新華社則報導了挪威發現23例與美國輝瑞公司mRNA新冠疫苗相關的老年人死亡病例的消息。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也曾質疑美國疫苗的安全問題。他說,這是人們「第一次把mRNA疫苗打在健康人身上,所以背後還有一個安全問題。」
中國《環球時報》則在一篇報導中說,輝瑞公司的mRNA疫苗是倉促開發的產品,報導還援引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的話說:「與輝瑞疫苗相比,國產疫苗目前主要是滅活疫苗,安全性要好很多。」
民調公司YouGov發起的一項國際調查顯示,世界各地的人們普遍表示願意接種新冠疫苗,但大多數更傾向於接種美國或德國研製的疫苗,對中國和俄羅斯製造的疫苗則持懷疑態度。
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工作小組專家成員許樹昌說,政府購入的新型肺炎疫苗抵港時間未能確定,難以評估是否能於今年底,做到全港有7成市民已接種疫苗的目標。他又認為,如果科興疫苗到下月中,仍未能提供詳細數據,當局應研究是否需要另選其他公司的滅活疫苗。 他出席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時指出,首批復星/BioNTech的疫苗,將於下月底到港,共為香港提供750萬劑,會分6批底港,首3批有150萬劑,之後每批100萬劑。至於有由牛津大學及阿斯利康藥廠共同研發的疫苗,預期在6月底才抵港。 他說科興疫苗暫時仍未向衞生署提交申請和詳細資料,如果對方可以盡快提交數據,當局會盡快審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