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550311 wrote:
普篩會有 "假陽性"
要是假楊性的機率有怎麼大
那台灣新冠接觸者一直篩,怎麼篩來篩去都是陰性?

青花魚柳 wrote:
為丹麥籍30多歲男性
白人嗎?
先叫他招認有沒有跟台灣女生去交換體液

1. https://www.mohw.gov.tw/cp-4631-54482-1.html 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肺炎是15,158 沒錯, 但該表並沒有感冒死亡人數的數據. 感冒死亡人數2020年318人數據從何而來.
2. 另依 CDC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Fw5pPgj2A_Cz62a6qlcabw?uaid=56ZiamKSnbnWFVlVkChNoA , 2007年新聞稿 : 我國每年估計約有4,500人死於流感(每十萬人約有二十人死於流感),相當於我國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九位;而且,死於流感者有超過80%為65歲以上的老人。
若依 15,158 + 4,714 (2357萬 * (每十萬人約有二十人死於流感)) = 19,872 接近於上16樓所列數據 2019 : 23, 478 與 2020 : 21,427.
弱時擱置爭議, 強時自古以來,
特權別人不可有, 自己不可無.
那年雨不停國 wrote:
非常好的問題昨天 (1(恕刪)
簡單回答
1.台灣衛生當局,對於新冠疫情感染及防治,有一套與絕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政策及見解,就結果論,防疫成效是世界一流。
篩檢結果為陰性者,並非從此就為陰性,不會被感染,所以這樣的普篩有如瞎忙。
2.因人口年齡結構關係,台灣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未來台灣每年死亡人口,將會年年增高,從最近這幾年的每年十幾萬人死亡,增加至二十幾萬,再升至約每年三十萬人死亡。
這樣的增加,並非傳染病致死,而是台灣光復後,戰後嬰兒潮大增,台灣年度最高出生人口曾達到四十萬,目前僅剩一年不到二十萬,去年是十六萬多,估計至2050年台灣人口將從2020年初的歷史人口高峰2360萬,下降僅剩下2000萬,到2080年剩下不到1600萬。
那閣下應該發表論文給全世界知道, 可以得諾貝爾獎,
除了台灣, 全世界都在瞎忙, 不篩就沒有疫情了啊....
--------------------------------------------------
不普篩的決策是因為人數並沒有很多, 當疑似確診人數大到一定程度時, 或有較大規模群聚感時染時,
就要用普篩來分別,隔離, 台灣還沒到那個程度, 桃園的病例數若再擴大, 可能就要進行普篩了,
希望老天保佑, 不要再有人確診了.
馬栗歐 wrote:
普篩前
1.有無症狀就當小感冒、流感
2.台灣防疫世界第一
3.股票持續大漲
4.歌照唱舞照跳
普篩後
1.有無症狀都要醫院隔離、大量製造醫療崩潰
2.防疫世界第一破功無法吹噓,降低台灣國世界觀
3.股票急速下跌,造成經濟崩潰、房價大跌(尤其高官的"多數"房子)
4.封城,無法唱歌跳舞,店家大量倒閉
ps.結論就是沒普篩就沒疫情,繼續當世界防疫第一名
內文搜尋
X

簡單的問題,要幾採陰才真的確認是沒中獎??? 3採? 4採? 還是,5、6、7、8 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