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伙走台步》這本書的吳朋奉篇:吳朋奉是外省小孩,他爸爸是國民黨知識分子,他叔叔是人二室主任。吳朋奉說:「我從小聽到台語,就被這個語言的聲音所吸引...」,小時候一聽見從沒聽過的台語,耳朵馬上豎起來...當學校老師問起「外省人的舉手」。吳朋奉不舉手。吳朋奉從小能感受到漳州話、廈門話、泉州話、福建話所沒有的台語音樂性,那一定是天生的。
震旦之光 wrote:閩南語歌和粵語歌都挺土,沒高階詞彙。 因為你水準太差了。跟詩詞一樣的歌詞 都是 五言 七言 句淡水暮色日頭將欲沉落西 水面染五彩男女老幼在等待 漁船倒返來桃色樓窗門半開 琴聲訴悲哀啊...幽怨的 心情無人知朦朧月色白光線 浮出紗帽山河流水影色變換 海風陣陣寒一隻小鳥找無伴 歇在船頭岸啊...美妙的 啼叫動心肝淡水黃昏帶詩意 夜霧罩四邊教堂鐘聲心空虛 響對海面去埔頂燈光真稀微 閃閃像天星啊...難忘的 情景引心悲==============河流水影色變換 這句跟唐詩有得拼。
h4524120 wrote:想 介紹給外國朋友聽(恕刪) 台語有七個音加上音準度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是混省了就是混國了)並不適合唱太文言文的歌像謝龍介講的台語俚語太深我有六成聽不懂(鴨仔聽雷)年青歌手唱新歌咬音不準也感受不出他要表達的意境共鳴
skistosais wrote:.日本時代,台灣的台語歌謠唱片就已經橫掃中囯福建、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了。.(恕刪) 現在那些地方聽的還是台灣早期的歌曲,現在的台客+9說唱對那些地方一點吸引力也沒有,只有台灣年輕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