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振興券的重點在數據

寶貝小毅 wrote:
當初馬發的消費券,預...(恕刪)
馬的800億元只產生效益100多億是怎麼算的?
寶貝小毅 wrote:
當初馬發的消費券,預算800多億,發生的效應約100多億⋯因該是這樣,有錯我再更改
這次的振興券,預算500多億,但是領2000要先花1000,扣掉中低收免付1000,就算400億預算,最少就有200億的效益了,怎麼算數據都比馬的消費券高


你是在造神還是講笑話

你是哪裡看到的資料
沒有乘數效果就算了
竟然只剩100多億的效應
那700多億是被誰吃了?

又為何一樣標準下振興券最少就有200億的效益?
因為台灣價值有300億嗎?


>發放每人3600元消費券,經建會的經濟評比效益終於出爐,
>預估消費券政策可提升今年經濟成長率0.28至0.43個百分點
>並未達原先預期的0.66%。

100億/0.003=33333億=台灣1年GDP?
蔡政府算的精,就數據來看,政府給你2000再要人民自己出1000,可得到3000的效益,數據看來好像很漂亮,但實際對店家來說收到的金額就是3600 > 3000,還不考慮通彭,效果怎麼可能會更好。

再來低收入戶可直接領1000去換,大家都知有錢的低收入戶政府也分不出,

也有沒錢但達不到低收入戶標準的,公平性堪慮.

搞一個政策花了3個月時間在放消息、不公平、效益也沒有比較好,真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繳1000領3000,這樣政府收230億,付出690億,實支460億,所得效果直接轉成200億效益。
現在的政府就是用這樣的數學轉來轉去,讓人暈頭轉向,看不清楚問題所在。
留七分正經以度生,留三分癡呆以防死。
kantinger wrote:
領2000要先花1000

所以效益算在那1000?



GDP帳面較好看,但和吃屎沒兩樣。

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國家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了一億的產值!
為何大家的重點在2000vs3600?
基本的效益是 馬的800多億+100多億=總振興數字約1000億出頭(這是我印象中新聞寫的,有錯可告訴我更正!)
現在的振興券基本就政府你500多億+民眾買券的約200億(算法為券類金額1/3,純估算)=700多億,這還沒加實際花3000振興券購物後需多付的尾數
不管實際的成效如何,光100多億:1000億;200億:700多億 這比率就好看多了
一樣都是替代消費,差在帳上數字的呈現
經濟部長已經喊到千億了

「在創造1千億的部分,沈榮津解釋,人民的一千塊跟政府的兩千跨,「這樣就有所謂三千塊,一千就變成三千,三千了以後到了然後到平台業者」,他們就會加碼回饋打八折,「八折以後,到了店家這邊,這個三千就變成3750」,3750以後,店家會再打八折促銷,變成4687元。這些2359萬國民同胞再加上15萬 再乘上4687元,效果就是1112億,就是所謂效果一千億。」

看了報導,才知道自己數學不好......
寶貝小毅 wrote:
為何大家的重點在20...(恕刪)


買卷跟政府買也算數據?
我花1千跟政府買券,拿到3000的優惠
實際就是只有2000會流到市面上
1000是政府收走

2000>3600?
整天在那裏用數字騙人

對於經濟市場而言
看的是整體資金流動規模

誰在跟你看效應
經濟規模沒出來,能有啥效應

會發這鳥券的目的
就是要振興救經濟、救商家
經濟規模縮水,效果竟然還敢說比消費券好

你是在哈樓嗎

800億跟400億,讓全台所有商家分
你跟我說400億分下來效果比800億好
如果真的有好,那應該是商家倒了2/3,剩1/3分才有辦法比較好
寶貝小毅 wrote:
為何大家的重點在2000vs3600...(恕刪)

我突然發現學數學還是很重要的

否則就一直有人會被金光黨或吸金公司騙



1000元是政府收走的

根本沒有在市場上流通

你擅自加的那一千元麻煩通通扣掉好嗎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