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價值判斷,自然有意識形態,這很健康,其實沒必要汙名化意識形態。台灣社會未來政經光譜分佈,將逐步往華客向左,台客向右演進。意識形態偏向大一統政府的人,自然傾向大政府左派社福路線,提高稅率降低財富差距,支持大有為政府帶頭搞計畫經濟。偏向右派小政府的獨立人士,自然希望減稅,限縮政府當大奶媽的權力。政左經左,政右經右,這才正常。台灣目前短期不太正常,但我認為政黨版圖解構重組後,自然會走向這樣的分歧。
+1, 請不要偷渡政治文最近老是在吹噓說股市上萬點,誰不知上萬點是靠台積電而台積電是這三年突然生出來的嗎?沒有蔣經國,孫運璿,李國鼎,張忠謀這些人的努力,會有今日的台積電?以老菸他們這種搞意識形態,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的人格真的行嗎?假如台積電是這二、三年創立的,早就被他們搞死了,哪能有如今日的成就讓我們20年後再來看,這四年能不能搞出像台積電的公司來,還是只有像慶富案一樣的弊案出來而已
economic wrote:沒人要來說一下嗎?有很多其實是轉移而已以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的興建來說好了,預計大概要花800億,以前這種建設是交通部編列預算,屬於政府支出花費,但現在呢?桃園機場屬於私人了,蓋第三航廈大部分的資源都要由桃園機場公司來舉債籌資,那債務就轉移出政府部門而到了民間部門的桃園機場公司,如果是以前交通部自己編預算,以八年來執行,那光這個案子就差不多一年一百億而類似這樣的案子有多少呢? 以公司財報來說,這叫做作帳,用作帳美化財報的公司,很多都是投資人心中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