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dege wrote:繁體字這麼好那台灣...(恕刪) 拜託,在台灣寫字時也是寫一堆簡體字,大多約定俗成的那些,討厭的簡體字是簡化的莫名其妙的那種葉和叶原本就是兩個字,葉卻簡化成叶,草字頭都沒了還加個口,這是什麼造字邏輯阴為什麼一定要有月亮,烏雲密佈的陰天哪有月亮假借也要有個道理,沒有道理的簡化字才該修正
wodege wrote:繁體字這麼好那台灣...(恕刪) 我支持繁體字,是因為繁體字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文化的最佳代言但我從來沒說民眾也要寫繁體字我說的是~~例如官方(尤其是對外的)媒體、新聞。政府機構的招牌、大陸國家旅遊景點的招牌,那些象徵性的東西改為繁體。而民眾不設限,用什麼都可以。這樣比較兩全其美呀。繁體我也沒辦法全寫區,我也會寫成区體-体號-号臺-台趕時間時或手酸時會偷懶,沒辦法就算是我個人喜好吧,畢竟我從小最高分的是作文,對文字比較敏感一些。我曾在大陸人群組說過這件事,幾乎沒人同意,都說各用各的不就好了?原來大陸人對繁體沒有特別感覺,是我一廂情願了
wodege wrote:繁體字這麼好那台灣...(恕刪) 在言意表達不在言字簡繁繁体字(壓縮字)上手慢但是可以簡化言字數表達九成言意簡体(解壓縮)則相反上手雖快但需用更多言字表達十成言意(更多癈話)以免對方會錯意也就是就算使用繁体字的人偷懶中間用幾個簡体字表達會會錯意的機率也比用慣簡体字的人少使用簡体字上跟本不傷大雅溝通不會出現問題
在2000年朝東漢時代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已有「臺」和「台」兩字,並非因「臺」字而創出「台」字。原來「台」的本意跟「臺」沒有關係,其在說文解字中的本意是解作「喜悅」之意,亦是現在我們常用的「怡」(心情愉快之意)的本字;後亦作敬稱,如「兄台」。(台:【說文】悅也)只是後來1956年時我國就把它當作「臺」的簡體字,連意思也改為「臺」的意思,不理三七二十一,「臺」跟「台」混合使用「台」同時也是「檯」、「颱」的簡體字。但其實「臺」字在說文解字中是解釋為「高出地面的四方建築物」,故如「舞台」應正寫為「舞臺」才對,「臺灣」也不是「台灣」(因為臺灣是高於水面的一塊陸地);相反,「兄台」亦不能寫作「兄臺」。(臺:【說文】: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與室屋同意。)以上就是「台」與「臺」在本意上的重要分別,只是時人不知,以為兩者同義,又因簡體字編法的影響,才把兩字混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