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要統一台灣,開放政治市場最快>吳寶春的親中表態一點都不稀奇,是事理的必然。深綠的許文龍2005年就表態過對於中國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很欣慰"。演藝人員各種親中表態更不用提了。當中國大陸的市場開放的時候,要進入那個市場的商人、藝人都會表態。這種表態真的只是為了錢嗎?當然有錢的因素,但也為取得證明自己價值和能力的舞台,更重要的是,一個圓夢的機會。如果只是為了活下去,鴻海只做連結器也可以活下去,但面對時代的轉折點,沒有擴展,就永遠是台灣的一家小公司。郭台銘將會眼睜睜的看著王台銘張台銘,建立帝國然後跟他的子弟說想當年,我也有機會...吳寶春也不確定他能建立更大的帝國,但如果他不走出去,那個機會只會屬於林寶春陳寶春,而不是他。很多在台灣的企業和藝人都已經很成功了,並不缺錢。沒錯,人生除了錢有更重要的:證明他是個有大本事的人。藝人和商人的表態,是對市場和機會的尊重。台灣統獨意識還是由多數政治人物和附屬媒體網路寫手影響,台灣政治人物少有如吳寶春許文龍表態者。為什麼?因為台灣政治人物只有內需市場,沒有大陸市場。因為中共沒有開放他的政治市場如果中國大陸大幅開放民選,政治市場會需要有經驗的選舉策劃、文宣人員,以及應付選民的行政人員。而這些人力需求如果開放台灣人參與,將可以使台灣許多的小政客、小助理、失業的政治系、法律系、哲學系文青,找到一個證明他們價值能力的舞台,也提供他們圓夢的機會。為了取得這個市場的入場券,尊重市場的表態是必要的。當台灣商人、演藝人員、政治人物在對市場與舞台的尊重後成功時,狹義的區域意識將毫無影響力,台獨將成為不切實際沒有意義的想像。
吳寶春最大問題,因為他不是帥哥或美女人帥人美做一樣的事,有不同待遇其實他跟周子瑜道歉事件沒兩樣同樣是為了大陸市場被迫道歉,說了一些台獨份子不愛聽的話卻沒有人怪周子瑜,這不就是雙重標準嗎?說到玻璃心?他們要用中國台灣又不是今天才有台灣人要去對岸賺人民幣,就要遵守對岸的遊戲規則吳寶春去不去賣麵包,對大陸人來說完全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是我們這邊的人,不知在崩潰什麼?如果本土商人沒要去對岸賺錢,要怎麼喊台獨,大陸人又不認識何來玻不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