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從2013年的太陽花學運之後,不簽ECFA的台灣真的被經濟邊緣化了嗎?

xjf5500 wrote:
再有10年,当大陆都...(恕刪)
除了半導體產業,台灣已經沒有什麼是大陸不能生產製造的了。
要回到當時 諸多貿易協定

央行給的簡要資料




變態化身DIO wrote:
轉貼有沒有經濟系、...(恕刪)

都不要簽,都不要簽,反正大陸不點頭我們也只能和鳥屎國簽FTA,這兩年你看到FTA有什麼進度?沒有嘛~!

台灣能玩玩自體循環、窒息經濟就夠了啦。

變態化身DIO wrote:
轉貼有沒有經濟系、...(恕刪)

都不要簽,都不要簽,反正大陸不點頭我們也只能和鳥屎國簽FTA,比較像樣的台星FTA還是2013年簽的,這兩年你看到FTA有什麼進度?沒有嘛~!還妄想台美FTA、CPTPP?

台灣什麼都不要,自我邊緣化,玩玩窒息經濟就夠了啦。
關鍵字是區域經濟整合


從《服貿協議》爭議看台灣未來參與區域經濟事務

何志勇 ( 2013年9月16日 17:11) 

https://www.npf.org.tw/3/12710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後,在台灣引起不小的波瀾。平心而論,世界上任何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旨在排除關稅障礙、爭取商機,難免都會對國內部分產業和市場造成衝擊。當初南韓為了和美國簽訂FTA,不惜開放美牛進口,並造成十萬南韓民眾上街抗議,引起國際媒體注目,國人應記憶猶新。


二零一零年兩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一個不涉及具體實質內容談判下框架性協議,仍有待後續兩岸完成服務貿易、商品貿易、以及爭端解決等協議來填滿框架的內容,這次簽訂《服貿協議》的意義即在於此。至於當年包含在ECFA附件的早收清單,則是雙方就爭議較小的八百零七項產品先行逐年調降關稅至零。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無論是雙邊、還是多邊的自由貿易談判,過程往往曠日廢時,原因無外乎各國力求維護自身利益。就算中共在過去進行貿易談判時,因政治因素考量而對台「讓利」,也不應視為常態,從這次《服貿協議》的內容來看,台灣必須開始開放敏感的傳統產業,即可看出端倪。但這只不過是回歸雙邊貿易談判的本質罷了。


兩岸簽訂ECFA台灣和其他國家在WTO架構下洽簽具有FTA性質雙邊協議確有幫助,近期簽訂的台紐經濟合作協議可為一例,而台星經濟夥伴協議業已進入最後文本確認階段。就此以觀,兩岸關係的和緩不但有助台灣追求貿易自由化的決心,更是未來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敲門磚,如東協(ASEAN)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以及由美國主導的《泛太平經濟夥伴協議》(TPP)


不過國人也應了解,立法院依法有權議決對外條約(或兩岸協議),即通過或否決,殆無疑義。一旦立法院摒棄全案表決,而改採行非通例的逐條表決並修改內容,就是推翻建立在雙邊合意上的整個條約,亦即破壞條約的「完整性」(integrity),造成要求對方重啟談判,而對方不允,或雖允卻曠日廢時,最為可能。換言之,立法院審議《服貿協議》的結果,勢必影響未來其他國家與台灣洽簽經貿協議的意願,豈能不慎乎?


除此之外,兩岸關係的和緩也攸關中華民國爭取國際空間的機會。自二零零九年以降,隸屬聯合國的世界衛生組織(WTO)連年邀請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年會(WHA),是我國在外交上的重大突破,不待多言。


我國自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之後,中共取代我在聯合國之席位,國際空間不斷遭到壓縮,國際地位轉趨低落,屬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竟一度是我國少數仍保有會籍的國際組織中規模最大者,令人不勝唏噓。


不可諱言,在中共取代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之後,台灣希望透過爭取國際支持來加入聯合國體系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的願望終究難以實現。簡單來說,能否加入政府間國際組織取決於會員國投票結果,雖然台灣可以藉由友邦幫忙,爭取在大會正式議程之外列入臨時議程(additional agenda),討論我案,亦祇冀望主席開放正反雙方各兩、三國就我國加入一事發言。發言完畢後,大會主席通常會以「此案沒有獲得多數支持」作結。若要訴諸大會投票表決,勝算渺茫,未卜先知。

【按:「加入」(accession)指成為國際組織的會員國,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則係「參與」(participation),兩者意義不同。】


一九九四年美國政府通過「對台政策檢討」,正式宣布支持台灣加入非限定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至於限定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則希望幫助台灣的聲音能被聽見,對我國而言,能獲得美方在國際上的支持,至關重要。但以世界霸權自居的美國,在國際上也無法為所欲為,過去廿餘年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現已改名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十一次否決美國對中共人權審議的提案,尤為顯證。


今年七月美國國會提案支持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正面回應我國的期待。但此事能否獲得中共善意的對待,恐怕才是癥結所在,或者適得其反。異言之,在一九九四年至二零零八年間,無論美國影響力大小,美國係唯一之奧援;但至二零零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兩岸開始擴大交往,我處於兩大之間,如何拿捏爭取外交空間和發展兩岸關係十分不易。


回過頭來說,兩岸簽訂《服貿協議》不啻是兩岸關係邁向正常化的進程,也是台灣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契機。摒除政治議題不談,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並無異於台灣在WTO架構下尋求和其他會員國簽訂FTA的意義,在這一點上,台灣很難一廂情願地要求對岸繼續「讓利」,更遑論台、美在今年重啟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之談判中,我方已面臨開放美國豬肉及其他農產品進口的壓力。國際貿易談判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之爭,此言並不為過。


東協主導的RCEP以國家為組成單位,包括中共,且其會員國無一為我邦交國。相形之下,由美國主導的TPP則是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會員經濟體(member economies)為基礎,對已經是APEC成員的我國來說,加入後者的機會顯然要大得多。但即便是TPP亦是要求各會員經濟體實現貿易零關稅的目標,以我國目前保護主義高漲的情形來看,參加TPP一事短時間內恐怕亦困難重重,或至少有待和美國在TIFA下之談判有突破性的進展之後,條件才會逐漸成熟。


猶憶一九八八年台、美進行貿易談判引發數千台灣農民在五月廿日上街遊行,抗議政府擴大外國農產品進口,過程中並爆發激烈的警民流血衝突,造成台北市中心交通嚴重癱瘓,是台灣解嚴後最大規模的農民運動。但事後證明,台灣農業不但沒垮,反而轉型為生機、精緻農業,且農產品外銷量逐年增加。


兩岸《服貿協議》只是中華民國政府推動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開端,儘管難免對台灣的部分傳統產業造成衝擊,卻也可藉此刺激產業升級,進而提高國內產品的附加價值,協助台灣廠商走出從事廉價代工等「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的惡性循環,讓台灣的經濟能真正地脫胎換骨。


唯有經濟持續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提升,復加上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台灣將來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仍有機會,不過尚待我國人加緊努力。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經刪修後刊載於2013年9月號「台胞好康」月刊)

--
#服貿協議 #區域經濟整合 #國際空間
從《服貿協議》爭議看台灣未來參與區域經濟事務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Read more: https://www.npf.org.tw/3/12710
2014年的數字 :
————————————————
TPP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

目前成員國有不少工業發達國家,因此對服務業的帶動大於對製造業的帶動。

成員國GDP占全球總量:38%

————————————————
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

東協加N 振興製造業的火車頭
RCEP簡言之就是「東協加六」的擴大版,並開放其他經濟伙伴國加入。「東協加N」的經濟整合從1997年即展開,至2012年已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簽署雙邊FTA並生效。2011年由於美國及俄羅斯加入,東協加六擴大為東協加八,但由於美國與俄羅斯尚未和東協簽署FTA,所以未納入成員國。至於香港,有希望成為第17個成員國。RCEP多半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對製造業的帶動會大於服務業,和TPP相反。

囊括亞洲國家 獨缺台灣與北韓

成員國GDP占全球總量:30%

————————————————
TTIP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

全球最大、超級區域經濟整合
目前成員國:美國、歐盟

成員國GDP占全球總量:46%
美國退出TPP也好,裡面對IP的處罰非常嚴厲,到時候一堆下載電影的被FBI引渡到美國審判,或是製作電影/音樂的時候不小心就侵權了,台灣一堆製作人也會被抓,比性侵還嚴重
去其他國家例如加拿大轉機也可能被扣押
跟美國貿易就必須交出一部份主權,不然吃自己的
berry.chen wrote:
2018年 我國對...(恕刪)


謝謝好詳細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