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xist wrote:
台灣是移民社會,有豐富多元的文化資產;
近年來郤在民進黨政府高舉本土意識的旗幟下,藉由政策與預算的按制,
逐漸變成單面向的為政治服務的文化面貌,
這樣的文化面貌有幾個特點:
一是繼承上世紀末的社區營造工作,公民團體以一種侍從政治的樣態連結較深度的文化議題,成為維護特定政黨利益的側翼;
二是由政府主導的去中化政策中衍生的文化圈地、文化買辦;這部分常藉由台灣頻繁的選舉活動,做為利益輸送的管道,同時也豢養一批特定文化意識型態的捍衛者,這群捍衛者常以流行、設計、前衛藝術、文創,,或所謂的文青面貌呈現;
三是在政治正確的召喚下,將文化做為一種戰爭的工具,例如,以台灣原住民文化做為脫中入洋的政治工具,又如,以日本殖民時期文化做為聯日抗中的戰爭武力;這三個特點其實互相混搭,構成民進黨執政下台灣社會愈來愈單面向化的文化發展基因(福佬沙文主義?)。
民進黨執政後,啟動了台灣社會文化基因的轉換工程(文化清洗),
台灣文化也由多元、多向的發展與變遷,在短時間內進行破壞性的、一元式的轉換;
被破壞的,姑且美其名為保存,其實等同於棄置,就因為文化的政治不正確;
當台灣社會如火如荼的全面性的改造文化基因,
這些被棄置的文化文本該何去何從呢?
台灣引以為傲的多元文化價值在那裏呢?
這三十年來 ,國民黨在台灣的文化/農村工作是失敗的,
甚至到現在國民黨還是在文化政策上一片空白,農村工作只知道賣水果去大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本土化運動啟發的社區營造工作,成為民進黨瓦解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先鋒,
社區營造介入地方文化與農村工作,變成宣揚民進黨愛鄉土的前進基地,
經過十年的經營,在1996年 總統選舉中,輕易的被李登輝劃分成 本土與外來,
民進黨本土文化路線首先在中南部黃金交叉,變成主流,
後來的地方與總統選舉,在民進黨與社區營造文化/農村工作的推進下,民進黨皆獲得大勝利,在中南部立下根基,,,
這一切都是從社區營造/文化/農村 工作開始的,,國民黨在這裡郤完全空白,,
這不是共產黨的手法嗎?
甚麼叫文化?
文化不是政府要做的(刻意),文化是自然由地方人文經過時間所堆積而成
政府本來就是負責照顧人民生活.而不是刻意去創造文化(洗腦嗎?)
caraxist wrote:
台灣是移民社會,有...(恕刪)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kmt知道台灣農業會面臨國際競爭,必須先顧肚子,與對岸和平交流
(kmt這策略就如kmt對台灣電力是一樣的,溫和減核,核可以減,但民生要先顧)
左膠昧於現實,只會打高空,香蕉賣不出去就是左膠長期打高空的結果
左膠提倡不要被財團賺走,不斷分化,營造菜蟲暴利剝削的假象,主張小農各有特色,吸引別人,
(說實話,左膠傳說台灣有菜蟲這麼久了,査都査了這麼久,沒半條蟲被查出來,這跟dpp說台電藏電是一樣的玩法,塑造一個假人給大家打)
結果美國以財團之力建立菲律賓全套外銷香蕉流程,然後台灣香蕉就死了
(本來馬19還會找大陸幫忙,現在大陸省下一筆)
農民還搞不清楚真正搞垮台灣農業的就是這群嘴巴上高談闊論的農陣
有句話很貼切,
明末崇禎當時自殺前留下一句話
"朕非亡國之君 汝皆亡國之臣"
其實這些貼近農民的農陣才是搞垮台灣農業的主力
會完全敗亡絕對不是單一小事件造成,而是整個大方向錯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