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大陆:最近热传的 “上海-南京”高铁之旅

不敢搭,萬一又著火,那真的會嚇死人,
日本:2005年,日本高鐵事故,原因是設計不良,車輛過彎時衝出鐵軌,死亡107人,輕重傷555人。


德國:1998年,德國高鐵事故,原因是機械因素,車輪某鋼條一邊磨損滑落,挑開鐵軌,死亡101人,105人受傷,其中88人重傷。


大陸:2011年,大陸高鐵事故,原因是雷雨使誌號失常,停駛後被後車追撞,死亡40人,輕重傷208人。

chiashin wrote:
看到的是
空氣污染嚴重
大樓的棟距比台灣大很多倍


加油,再過幾年就沒得酸了。

'
德媒稱,變化如此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 2017年第四季度北京的空氣質量同比提升超過50%。東北地區多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也顯著改善。


  德國《商報》1月19日刊登文章稱,這是一個不管評價多高都不過分的突破:北京首次證明了環保比經濟高速增長更重要。

  文章稱,地方政府官員現在承受的壓力使他們不再害怕面對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比如關閉工廠造成就業崗位短缺;燃氣改造尚未完成或供應不足造成商店、住宅和餐飲業供暖不力和無法營業。但北京會以全社會可接受的方式推進這項改造。首先必須貫徹的新指導思想是:不再使用燃煤取暖。

  文章稱,現在應該保持壓力。不僅在燃氣改造項目上,也在引入新技術方面,比如世界最大“空氣淨化器”。這座實驗性質的空氣淨化塔的測試數據日前在西安公佈。在這一淨化系統中,底部類似於溫室的集熱棚負責聚集受污染空氣,然後利用太陽能加熱。熱氣流沿百米高的塔上升並經過多個過濾層,最終乾淨的空氣從塔頂重新釋放出來。

  文章稱,這個簡單的淨化系統本身幾乎不需要電力,卻能將方圓10公里內的空氣質量提高15%。

  文章認為,這樣的研究、投資和經驗不僅有利於中國,也有助於全世界。特別是像新德里、洛杉磯、首爾這些受到霧霾侵擾的城市。北京不斷進步也將有助於這些城市跟隨效仿。
jdme wrote:
日本:2005年,日本高鐵事故,原因是設計不良,車輛過彎時衝出鐵軌,死亡107人,輕重傷555人。

這哪是高鐵啊,明明就是通勤電車事故。

prettyguy wrote:
不敢搭,萬一又著火...(恕刪)


我15年去日本时,在东京站转车时把行李存在寄物柜,没想到转天就听说东京站寄物柜内发现死尸,一看报道,刚好是我存行李的那个区域,相隔2、3个柜门而已。隔不久带朋友去日本玩,从东京乘新干线到大阪,刚抵达酒店,一开电视就看到新闻报道,晚我们几班的列车上发生了火灾(后来说是有人自焚)。

按照你的说法,以后我就不用在日本搭乘火车了吧?
你说的不太准确
应该是日本在台湾建造和维护的高铁达到世界一级标准
小虎先生 wrote: 台湾高铁,,,,无论方方面面,安全,速度,可靠稳定性,,也已经达到世界一级标准



真的,,,不必小看自己,,,,,,,,,,,,

jdme wrote:
加油,再過幾年就沒得酸了。笑對笑笑

'
德媒稱,變化如此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 2017年第四季度北京的空氣質量同比提升超過50%。東北地區多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也顯著改善。(恕刪)


除了讓老百姓吸好吸滿,還老是飄到別人家讓別人背鍋,再找一堆人說不是我做的~


空汙全球第2、爬山引氣喘 韓環保團體怒告中國

yuyang810402 wrote:
最近,大陆微博热传...(恕刪)


摔車後已經變成一個多小時啊

現在還在減速嗎?

台灣500千米距離,搭乘台灣高鐵就是1.5小時的龜速

還是歐洲之星棒棒快。
x365555 wrote:
除了讓老百姓吸好吸滿,還老是飄到別人家讓別人背鍋,再找一堆人說不是我做的~
空汙全球第2、爬山引氣喘 韓環保團體怒告中國


原來韓國也有大腸花。


'
韓國霧霾怪中國? 韓專家:簡直是在國際上丟臉

2017年04月23日 08:11 中時電子報 陳怡文/綜合報導

今年3月韓媒曾報導稱,研究結果證明,從中國漂洋過海而來的霧霾導致韓日兩國,有3.09萬人早死。韓國環境部發表分析報告則稱,國內可吸入顆粒物的「國外影響」最大達到86%,下雨過後也難看到藍天,指中國就是罪魁禍首。但多領域專家就這問題上表示,韓國政府不應一味責怪中國,若向中國抗議,簡直就是在國際上丟臉。


韓國《中央日報》,上個月韓國環境部分析報告指出,國內可吸入顆粒物的「國外影響」最大達86%,中國是罪魁禍首。但韓媒認為韓國並沒有充分的理由將責任歸咎於中國。

因為首爾市立大學大氣環境工程系教授金信道表示,韓國政府曾稱可吸入顆粒物的85%來自汽車尾氣(指由汽車燃油燃燒後產生的廢氣),今年卻說來自中國。

另外,韓亞洲大學預防醫學系教授兼環境運動聯合代表張栽然稱,政府聲稱原因在於中國的依據是「只有刮西風時,濃度會逐漸上升」,若用此為由向中國提出抗議,簡直就是在國際上丟臉。

韓國慶熙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金東述則認為,針對中國的「外部影響論」,韓國政府逐漸疏忽了在本國改善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排放的問題。
(中時電子報)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