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齊柏林讓你「看見台灣」,還是看見台灣人真面目?


Speed Wick wrote:
消防單位目前從機尾...(恕刪)



對比日月光....


看見台灣一點價值都沒有


政客的臉書又再刷存在感





RIP

Speed Wick wrote:
請問怎麼個不單純?...(恕刪)


業障現前
figo1958 wrote:
選民再次以選票來淘汰睜眼的瞎子是必要的~~...(恕刪)


選民自己就是瞎子
被號稱覺醒的人牽著走

哪哪哪,核電廠重啟了,有人抗議嗎?
冷氣爽爽吹,在家看「看見台灣」
順便用電烤箱烤塊pizza來吃
再用微波爐弄個爆米花
好好緬懷一下齊柏林

然後就沒人記得彰化警方主動派人維持凡神婚禮的事了

Speed Wick wrote:
然後就沒人記得彰化警方主動派人維持凡神婚禮的事了






怎會不記得,這可是520後的大轉變呢





LIKE-SEIKO wrote:
比起一堆 不知道在幹嘛的電影 齊柏林拍的 真的有深度多了...(恕刪)

是在說頭髮像馬桶蓋的那個嗎...

每天跌停 wrote:
以前一大堆反對團体,現在都不會反了,為什麼呢?請大家說說看。...(恕刪)


因為汙染依舊,只是政權換人,自然同陣線的人就比較有同理心,不會亂大聲了。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看見台灣票房2.2億
這部片除了真實記錄台灣的美也
也真實記錄了台灣的醜陋
不管是美是醜
這部片已經印記在台灣人的心中
美的我們繼續保護
醜陋的我們漸漸的去改變
承認吧
就算再拍一百集
台灣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這就是現況
齊柏林要表達的理念, 幾十年前就有人講過. 幾十年來, 也一直有人在講. 基本不算是新議題, 只是換個角度, 用空拍的攝影手法呈現而已.

台灣土地被濫墾濫種, 非自今日始. 既成事實的現況存在幾十年. 台灣屬新生代地質, 地質活動頻繁, 火山多地震地熱多, 天然災害本來就比較多, 即使沒有濫墾濫種, 自然災害還是會發生. 只是在那些不該開發的地方開發之後, 不該住人的地方住了人之後, 自然災害發生時, 生命財產難以獲得保障而已. 例如土質鬆軟的河谷地帶--烏來, 廬山等. 土石流頻發的陝谷地帶如高雄山區. 地勢低洼的行水區洩洪區如大漢溪下游等, 這些地方本來就應隔離清空, 如今卻高度開發. 偏偏政府連年投入大量資金, 人力物力, 只為讓那些本不該開發的地方, 本不應住人的地方, 也能受到保護, 這豈不是個無底洞嗎?人能和天打仗嗎?

至於污染物廢棄物的違法傾倒排放, 是執法不嚴, 是有法不依. 這亦非始於今日. 有時候, 工業廢棄物本身並無毒性, 對農作物則有巨大傷害. 那麼為何不把工業區和農業區作有效分隔?是誰讓農業區裡可以設工廠?是誰讓工廠可以設在農田旁而無足夠緩衝?這些都必需從立法層面去修改法令, 但地方政權與財團早己是共生聯盟, 有誰敢得罪既得利益者?有那個立委的競選宣言是要整頓這些陳年舊病?

所以說, 諸如齊柏林等以生態保護為出發點的論述, 只能是狗吠火車. 絕大多數居住城市中的台灣人口, 對郊野農村發生的這些事, 受直接影響不到五十萬農業人口的這些生態破壞事態, 多是漠不關心, 因為距離所處城市太遠, 主觀認為對自身生活環境無直接影響. 城市居民更關心的, 反而還是城市中的流動廢氣源如汽機車數量無限制增長, 隨處可見的違章搭建造成消防死角, 隨處可見的違規停車導致交通不順, 騎樓被店家圍封迫使行人走下馬路與車爭道等等....這些才是與城市人口生活息息相關, 且急需難決的難題. 卻從沒有人像齊柏林那樣用空拍的手法去呈現這些城市現象. 請問在台灣, 城市居民的選票多, 還是農村地區的選票多?

更多閱讀 http://newvview.pixnet.net/blog
後勁溪因為看見台灣高雄市政府讓他改變原來的顏色
清竟因為看見台灣南投縣政府改變不了清竟的濫墾
花蓮水泥因為看見台灣花蓮縣政府也阻止不了水泥廠的開發

因為看見台灣讓大部份的人更能深思這塊土地
因為看見台灣也讓小部份的酸民出現在網路上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