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商大會「創新與未來」論壇演講時指出,台灣人的專業技能強,薪資卻10年沒動,是大陸企業尋找人才的好地方。
近幾年汪小菲隨妻子大S住在台灣,又先後在台成立跨境電商平台「九份市集」與創新型旅館「量子酒店」(S Hotel),他因此累積一些對岸企業家在台創業經商的經驗與觀察。
汪小菲說:「我覺得,台灣其實對各位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可以找到專業人才的招聘的一個地方,因為這幾年根本來講,台灣年輕的公司(薪資)近十年基本上沒什麼變化。」
「在座各位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台灣做一些招聘會,可能會找到一些非常專業的人才。」
汪小菲:已延攬台灣員工 布局中國及亞洲他也說:「在台灣這樣一個經過1970年一個大的生產製造區域來講,創新在那邊發展很慢的,所以我通過傳統實業,傳統行業不斷的產業升級。」
「它帶給我們很多台灣的專業員工,他們的成本現在相對比較低,工資相對比較低,專業技能是很強的。」
「我們現在已經把這個模式,在北京、上海、亞洲開始複製起來,大部分的員工都是來自台灣,我們現在台灣解決了大概兩百人的就業問題。
「我們兩岸年輕人所得到的一切,是非常來之不易的,所以我呼籲,在這邊(中國)成功的年輕企業家(及)企業前輩們,給台灣的年輕人一些機會,到台灣做做演講和交流,找一些台灣的同事員工到大陸來走一走。」
曾在中國工作長達12年的傳遞
娛樂製作人羅佩儀表示,電視劇、綜藝圈人才,
大陸人和台灣人的薪資已經顛倒過來了
形勢逆轉 七成台灣團隊為大陸網路劇代工
,
除了內部長期以來不健全的環境,外來壓力在這兩年衝擊更大。
「設備、資金差別很大,製作環境一消一長
,台灣影視產業已經落後中國十年了。
」蔡東文語出驚人。
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張舒斐,長年研究兩岸的
影視產業發展,見過太多兩岸人才的流動
,「台灣現在就是幫大陸網劇
分包、分包、再分包。」
廖健行直指:「大約有七成在幫中劇代工
,台劇有時候找不到工作人員,
都是在拍大陸的網劇。
原因很單純,因為台灣人工比本土來說較便宜。」
「以化妝助理來說,台灣拍二十天的戲,
薪水約三萬塊台幣,等於六千元人民幣;
但是在中國,一萬元人民幣都找不到人。
曾幾何時,薪資已經顛倒過來了。
我聽到北京人說台灣團隊好便宜
、好便宜,我心很揪。」
剛製作完中國、台灣、韓國的合拍片
《皇恩浩蕩》,獨特瘋格娛樂工作室
負責人江衍徵說,《皇恩浩蕩》
就是一部「混血劇」。
導演是來自台灣的明金城,工作人員是台灣人,場景都在台灣拍,資金則來自中國民間。
台灣資金很少,政府補助非常有限,
企業多數不願投資,「中資加上台灣團隊
」的組合,這幾年早就越來越多。
雖然一心為台灣工作人員爭取資源,
「但是當環境都知道他們只值某個價錢,
即使中國資金挹注,
在中國同樣職位有好幾倍薪水,
台灣職員還是一樣被打壓,比大陸人薪水低。
這就是戲劇圈的常態,層層剝削得非常嚴重。」江衍徵一語道破從臨演、
基層工作人員到主要創作者,
正在經歷的慘烈競爭處境。
此消彼長 台灣年輕人才赴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也不開放大陸人才到台灣工作,不讓愛奇藝在台灣落地!
張舒斐認為2000至2005年是台灣電視工作者
移居中國的第一波高峰,當時技術和聲譽都是最頂尖,台灣主創者被借重禮遇,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成為中國和西方世界的翻譯。
2005至2008年仍有大批影視工作者西進,
這個時期中國影視產業開始突飛猛進
,大量資本進入,戲劇、綜藝節目的製作費越來越高。
2010年廖健行到馬來西亞擔任評審時就曾提醒
,台灣慢慢會成為華語流行文化的邊緣地區。
以前台灣是主流市場,星、馬市場比台灣小,
要在香港和中國有知名度,都要先到台灣發片。
「現況是,我們的人才正在往市場大的地方移動。
一個區域經濟體的消長,勢必帶動人才的移動。
這無關政治,就跟當年美國經濟發展時,
沿海地區有很多華人移工一樣,大家坐上船就去了。
離鄉背井不都是為了生存?」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