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得幫編輯教授說句話:「尷尬」原本是南方方言,後來被收入國語(或官話、普通話...)。方言的發音本來會跟國語有所不同,其實「間界」確實也是「尷尬」這個字彙的用法之一。【名稱】:半間不界【釋義】:間、界:今作:「尷尬」。比喻膚淺、不深刻,或做事不徹底。【出處】:《朱子語類·論語二九》:「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邪惡小多 wrote:還是得幫編輯教授說句話:「尷尬」原本是南方方言,後來被收入國語(或官話、普通話...)。方言的發音本來會跟國語有所不同,其實「間界」確實也是「尷尬」這個字彙的用法之一。【名稱】:半間不界【釋義】:間、界:今作:「尷尬」。比喻膚淺、不深刻,或做事不徹底。【出處】:《朱子語類·論語二九》:「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那我們現在是講國語還是方言?
尷尬在北京話原來念監介(jian jie4),今天發音gan ga4是外來借詞,據考來自湖南話。凡是南方話ga gi 開頭的詞在北方話被代換成jia ji,這在音韻學稱作顎化。像卡加監介等字本來在北京話都是jia/jie來的。這不是不得了的特例,北京因為是中國近五百年歷史的首都,大江南北的人員流動,外來語借詞很多。馬馬虎虎,胡同,沙其馬,則是滿語借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