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方萌:為什麼中國富人移民後又回國?
2016-08-10 23:42:00
作者:田方萌,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師。
近年來,有關中國「精英移民」的報導和評論不絕於耳。然而根據我的觀察分析,大量報導不僅存在偏差,有關評論也高度政治化了。富人移民既不是捨棄祖國的逃離行動,也沒有導致國家的重大損失,而是一種正常的投資和交易行為。
已經移民的富人比例並不高
2013年10月的一天,著名導演賈樟柯發了一條微博
昨天聚會才知道,在座的十幾個朋友除我之外,都辦了或正在辦移民手續,這讓我非常震撼。
如果說這只是賈導的個人印象,2011年招商銀行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則肯定了他的觀察:「近60%接受調研的千萬富翁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2014年,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更新了這一數字,稱「已經移民,正申請移民,和正考慮移民」的富豪加起來占到受調查者的64%。
就我所見,相關報導引用最多的數據就是六成千萬富豪「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這似乎意味著大多數中國富人已經或即將離開中國。
問題在於,究竟多少人已經移民,又有多少人只是想想?
「新世界財富」是總部設在南非的一家諮詢公司,每年根據世界各國的投資移民數量發布一份全球百萬富翁的遷移報告。這裡「百萬富翁」是指主要住所之外凈資產價值在一百萬美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相當於中國的「千萬富翁」概念。根據2015年的報告,約有九千名中國富人移居他國,僅排在法國的一萬名之後,是印度四千人的兩倍多。
中國富人移民的絕對規模雖然很大,相對比例卻很小。據「新世界財富」統計,2015年中國共有65.4萬名百萬美元富豪,當年移民占全體富人的1.4%。另據泰康人壽和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5中國高凈值人群醫養白皮書》,截至2015年5月,中國大陸共有121萬千萬富翁,這樣移民率就低至0.7%。
由於中國投資移民熱潮從2008年開始興起,最初幾年的人數也就幾千,因此可以大膽估算,已經移民的中國富人也就占富豪階層的二三十分之一。這一比例仍然值得注意,但還不到「60%」的十分之一。由於中國千萬富豪增長迅速——《醫養白皮書》稱2015年比上一年就多出11%——因此他們的移民率很可能還在降低。「新世界財富」的報告這樣評價:「從印度和中國遷出移民潮不值得特別擔心,因此這些國家新產生的富人遠多於離開的富人。」
與此對照,2015年法國和西班牙的富人移民率都在2%左右,希臘則高達5%,俄國和巴西也由於國內問題不被看好。那麼,為什麼賈樟柯為身邊的朋友都在移民而感到震撼?富人移民集中在某些階層和群體內,特別是擁有話語權的圈子裡。這些圈子裡的人們因而時常會感到「怎麼大家都移民了」,並將這種印象傳播到全社會。輿論界流傳著一個不實說法——「第三波移民潮以投資移民為主」。其實投資移民只是國人向外遷移的新潮流,在人數上從來沒有構成過主流。以中國投資移民最多的美國為例,2014財年美國向中國人簽發了九千多張投資移民簽證,而當年移民美國的中國人高達7.6萬人。在中國每年遷移到國外的幾十萬人口中,投資移民僅占很小的比例。
有讀者可能會問,2015年移出中國的富人一共有九千人,為何美國一年就發八九千張EB-5(投資移民)簽證給中國人,這還不算澳大利亞發的五千張商務創新和投資簽證?這是因為投資移民還包括富人們的配偶和子女。假定一份投資平均帶來兩張綠卡,移往美國的中國富人每年約有四千人,去其他國家的還有五千人,連家屬總共不到兩萬人。從1992年到2014年,美國一共批准了1.3萬多份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申請,我們可以推算,通過EB-5簽證移民美國的中國人約在三萬人左右。在香港和加拿大沒有關閉投資移民通道之前,我估計各有上萬中國富人移居兩地。這些年已經移民的中國富人及其家屬大概在六至八萬人之間,應該屬於較為合理的推測。
-------------------------------------------------
中國已成為新的國際移民目的地
國際移民組織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世界移民報告2015》指出,中國已成為國際移民新目的地,北京、上海、香港是居全世界前20位的全球城市。
更新於2016年3月29日 06:15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2016年3月17日,國際移民組織(IOM)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聯合發布《世界移民報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動的新合作》中文版。報告重點展示了全球最新移民趨勢、移民與城市多樣性、城市移民與經濟發展關系等內容,並側重於關註全球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移民問題。
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新的國際移民目的地,北京、上海、香港成為居全世界前20位的全球城市,中國有超過2.2億的國內移民人口。報告同時指出,移民參與和移民融入對建立穩定、開放、生機勃勃的社區不可或缺,也影響著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未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