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患無 wrote:同性成家或多元成家後...(恕刪) 你想太多,又不是法案通過後就沒有異性戀婚姻了稱為什麼的都還在,同性婚姻畢竟是少數台灣社會現有傳統沒這麼容易被影響......題外話看英文一個brother就能代表兄或弟所有叔叔伯伯一個uncle搞定人家社會也沒亂掉
標準的乞丐趕廟公。乾脆呼籲大家維護炸彈客人權。立院三讀 炸彈客劫機犯不得擔任保全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61125/997284/%E2%80%8B%E7%AB%8B%E9%99%A2%E4%B8%89%E8%AE%80%E3%80%80%E7%82%B8%E5%BD%88%E5%AE%A2%E5%8A%AB%E6%A9%9F%E7%8A%AF%E4%B8%8D%E5%BE%97%E6%93%94%E4%BB%BB%E4%BF%9D%E5%85%A8
在同志議題裡,真的很常見無限上綱的言論。同志婚姻的原則,「對象」依然是另一個人類,不會是貓狗或著一個箱子!(或許有人有這樣的需求,這也應該是另一個議題)族群的誤解,常常來自於不了解,一如兩性問題。你的生活中可能某個店員、某個老師、某個屬下或上司就是同志。因為社會普遍的歧視眼光,讓多數人無法進入同志的日常生活。其實同志跟異性戀沒有兩樣,有很搞怪也有很優秀的,有會亂丟垃圾的也有愛護地球的,有水平高的也有水平低的,有人緣好的跟人緣差的,有國民黨也有民進黨的,有酒量好跟酒量差的...除了性向不一樣,其他都一樣。總而言之,恐懼往往來自不了解!
在同性戀婚姻議題裡,人口生育是個很重要的議題,政治人物假惺惺的說尊重人權,卻不為國家人口生育負責,雖然異性戀佔多數,但是異性戀婚姻產生的人口為什麼要平白被忽視,強調同性戀人權也要強調異性戀婚姻為國家的貢獻,國家要回過頭感謝異性戀婚姻產生國家人口,並付出巨額價值來鼓勵生育,用一個孩子100萬來獎勵,當國家打破異性戀婚姻觀念,強調個人人權重於婚姻中的承諾及生子育兒,一定要立專法來保障
小鐵子 wrote:在同志議題裡,真的...(恕刪) 同意恐懼來自不了解。純粹邏輯推理。我認同同性戀應該是天生的,後天勉強不來,就跟異性戀一樣,同性戀不是異常,只是不一樣。兩個人相戀並且互許終身,即使是同性,我也認為法律給這些人如同異性的保障,邏輯上也沒什麼不妥,異性戀者只是不習慣。要說這樣的保障是人權,也並不離譜。不過,同樣的邏輯,應該也可以推展到一夫多妻,更何況,一夫多妻制的國家可能比許可同性婚的國家多,生物學上也已證明雄性天生就有多撒種的傾向,社會上也不乏一夫多妻的案例,這些人如果彼此相愛且互相接受,為何這些人不能得到跟其他人一樣的保障呢?他們都不直接影響其他人生活,他們的傾向是天生的,社會上、國際上、歷史上早有實際案例,都被歧視,都應該得到法律的保障。本來不贊成一夫多妻制,但透過理性的思考,一夫多妻制沒有反對的理由啊!想必認同同性婚姻者,也能一起認同一夫多妻。
對呀,一夫一妻的異性戀婚姻才是最單調的組合,相愛的變化千千萬萬種,所以最簡單最單調才應立專法保障,很多事情是無法比較,卻又不得不比較,一對異性戀婚姻的爸爸媽媽生下孩子,姑且不論孩子是同性戀異性戀,但這對父母辛辛苦苦的工作養育孩子長大,這種在婚姻中的貢獻,對國家勞動力的貢獻,值得被表揚,我覺得這對父母的價值不亞於一對同性戀伴侶在工作上對國家的價值(一般都說同性戀的產值較高,我不得不提醒生孩子,好好養大的人一樣偉大)不要因為覺得異性戀多,就漠視異性戀婚姻的價值
Bemo_Du wrote:題外話看英文一個brother就能代表兄或弟所有叔叔伯伯一個uncle搞定人家社會也沒亂掉 他們不想區分的時候就直接講brother,想區分的時候就用哥:elder brother 弟弟:younger brother來表示。既然講到英文,為何英文要有he、she之分?
TfhC wrote:為何英文要有he、she之分? 表達第三人的性別? 我猜的例子:我跟你說喔,昨天我有一個朋友他/她好好笑喔......你能清楚知道我朋友是男是女p.s 請幫我把例子翻譯成英文,其實我英文程度不好怕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