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大陸的電動巴士? 台灣的電動巴士都碼是大陸來的不是常識嗎?華德、立凱、唐榮、馨盛四家的電巴, 除了車體是自己打的以外, 哪一個不是從大陸來的?大陸的電動車市場風風火火, 從2013年開始的這一波將延續到2020年,老實說台灣全島的電動車持有量, 比一個大陸三線地級市的量還要少,人家一個地級市的目標是上萬台, 全國到2020年要達到500萬台,再回頭看看那精美的10年6000台電動大巴案....就連柴油巴士也是, 請問現在在路面上的新公車, 是宇通和金龍多, 還是扶桑多?
政府扶助汽車業多年, 所以呢? 看看韓國.政府花在電車與節能動公車上多少錢, 看看最後還是拆拆裝裝.被馬來西亞超越指日可待.全台都是大陸車, 所以就沒骨氣得找 陸資車廠?為何呢?怎麼選後大家都妥協了? 單純自己做的期許也沒了.旅遊業擔心一條龍, 但是在公車上真實上演一條龍.沒了競爭氣圖心, 你如何跟大國競爭?每個部件都有場商自製, 就是沒有人要完全自製.因為大陸車便宜, 那為何不最低標直接買大陸車?還要繞一圈買陸資台車?這樣繞大圈不便宜也沒扶植道產業?大家有仔細想過為什麼嗎?不要在留言 "全台都大陸車" "大陸車才能用" 這樣喪志的話."因為大陸車便宜, 那為何不最低標直接買大陸車?還要繞一圈買陸資台裝車?這樣繞大圈不便宜也沒扶植道產業?大家有仔細想過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