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翔 wrote:
我對建築相關不太了...(恕刪)
如果日本也是這樣蓋房子,我就承認台灣這樣的工法不算偷工
不會影響結構不代表你可以這樣搞,
你家廚房洗手槽也給你塞保麗龍報紙,也不影響結構啊
積非成是,工人這樣洗腦省材料你還信以為真⋯⋯
但為何要放,這又涉及到[建物重量]與[鋼筋混擬土比例]問題,前者很容易了解,重的車子過彎離心力大,後者,混擬土與鋼筋關係如同駕駛協力船,混擬土面積一增相對鋼筋要加上去.....
當年缺工最怕遇到偷工,如該用2公分平方的鋼筋20支,改用4公分平方鋼筋10支,料成本一樣但工時差一倍!但結果當然不一樣!!!
依目前看到相片,感覺是鋼筋接續位置相同,與混凝土抓不住鋼筋,讓鋼筋如拔牙般整隻被抽出來,為何混凝土會抓不住鋼筋,這就交給專家,是不是為了好灌漿多加水或者延遲藥劑....
我家小妞蛀牙了~
lichujen wrote:
早在921那次,針對高樓層建築就沸沸揚揚的討論了一陣,除了之後我們大有為政府重新修訂建築規則之後興建的新房屋,印象中,如果要住"舊大樓",該避得有 :
1. 樓高22層以下,尤其是15層的,因為台灣的大震多為6到7級,諧振波長剛好跟治些樓高相近,容易造成"腰折".
2. 大樓的下三層,最好五樓以上,因為發生"直塌"時會成為壓扁部分.
3. "細長比"超過八以上,這種樓別說地震,連颱風時你都有感覺.
這位兄臺
請問您是從事土木設計,土木工程師,還是土木技師?
能夠讓你有這樣的結論?
別只說印象中
您的論點似是而非喔
如果不是唸相關科系或從事相關工作
建議真的懂再發言
別造成其他人的誤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