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lee wrote:
不解為何一再熱衷於蓋新路? 要花很多錢?
例如
桃園機場附近就有一條林口線(桃林鐵路),只要把路線拉進機場內, 把火車捷運化, 就能把乘客送到縱貫鐵路,到桃園,台北都很容易,而且省很多錢。
這條鐵路頗受民眾歡迎, 卻廢棄掉不用? 在2012年停駛, 主要是地方民代與土地開發業者反彈壓力的影響! 一定要蓋新的機場捷運, 機場捷運卻一蓋10幾年沒有完成??
看到這一段真有感。
當年林口線(從桃園火車站經大業路、南崁到林口火力電廠)本來有被拿出來提案,
不過台北縣長蘇貞昌強力爭取要往山上走長庚、林口那一條。
有人懷疑是不是跟遠雄龐大的林口土地開發利益有關,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不過林口線本身的確也有開發上的困難跟車速上的延誤,
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目前的路線。
回到蘇花,
許多年前,我也是每年至少會去花蓮玩一次,
不過開蘇花公路真的很折磨,
印象中每次去都會經過一段以上的修復路斷,也常常在路面上看到落石。
近年去花蓮都只搭火車去了,不過車票真的不好買。
如果有蘇花高,當然去花蓮玩相對就便利了,雖然可能會像雪隧一樣大塞車,
但是對於當地人來說,肯定還是會比蘇花公路來的安全快速。
蘇花高被逼迫到從蘇花高變蘇花快變只剩下蘇花改,
現在蘇花改還要被長時間延宕,
我覺得花蓮縣長跳出來極力爭取是必要的,
希望可以早日通車啊~~
andy2000a wrote:
不知道 最後會如何...(恕刪)
khn wrote:
至於那些遺址,和現今的台灣人幾乎沒有關係,
除了六十萬原住民外,其他的兩千多萬都是中國移民的外來者,
但是站在文化歷史的角度上,是該替這個島保存一些過往的人類遺跡。
...(恕刪)
依據mt DNA E 單倍群的演化, 或是原住民自己的祖靈傳說
原住民也是遷徙來到台灣的.......我們全都是移民
無論高山族或平埔族都是南島語族 , 它們的語言有同一個來源, 只是在台灣演化好幾千年以上,各族語言分歧變大
高山族或平埔族只是居住地區的不同,生番或熟番, 這種分類法則是荷蘭人,清朝人,日本人, 便於統治所做的分類
其實,平埔族和高山族,全都是南島語族
幾千年來「平埔族」曾經是台灣島上最大的族群,現在卻消失不見?
165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之「荷蘭戶口表」記載……,「熟番」部落人口有五萬零五百一十七人;
1847年(日本治台前48年)北路理番同知 史密 上書說:「全台無地非番,一府數縣皆自生番獻納而來。
1885年(甲午據台前10年)劉銘傳:「台灣……沿海八縣(宜蘭及西部各縣)之地,番居其六,民居其四。」
但是, 到了日治時期,根據日本昭和二年(民國16年,西元1927年)的調查,「平埔」人口僅有五萬二千五百九十八人。
從清順治到日治時期,將近300年間,平埔族人口幾乎一樣, 並沒有成長,而同時期的漢人的人口卻成長了120多倍,這顯然並不合理;
1875年前,因清朝施行海禁,禁入禁墾禁買番地、禁娶番婦等禁令(防止落地生根,防明鄭餘孽再起)
清朝統治時期,運用"賜官爵", 賜姓漢化 例如, 巴宰族岸裡社總土官"阿莫"六品頂戴在案,其孫賜姓為"潘",
或如宜蘭,墾戶直接編派姓氏、名字與籍貫(甚至族譜)給散居的原住民, 或如屏東,地方官員推行「改社為莊」,平原村落全稱莊,官員直接宣稱莊民全都是閩粵人。
為何這麼多的庄能同時找到這麼多的同姓人一起開墾?而當地平埔原住民全都自動消失搬走?
這樣使得閩粵籍墾戶或官員,借用親朋名字把散居的平埔族原住民虛報為自己的同鄉或族親, 可以防止已賣田之原住民反悔告官,(買地者受刑罰還要將田歸還)
也解決禁娶番婦問題, 因為看得到的文獻已經改了,在戶籍上沒有番婦了! 全都是閩粵籍!
1875年禁令廢止後,閔粵移民的人數增加有限,但是官員全面編派祖籍給平埔族人,這是向虎視眈眈的日本宣告,全台已都是清國人!
時間可能是1萬二千年前到八千年前,冰河期結束,海平面上升,台灣海峽還是大草原或陸橋的時期
台灣原住民可能來自台灣東南方, 被海水淹沒的"巽它古陸"
然後在台灣居住很長的時間,然後才向太平洋擴散出去
十三行文化是平埔族,特徵是煉鐵 , 而漢本遺址顯示此地居民也是"平埔族",而不是阿美,不是泰雅。"平埔族"和現在居住於台灣平地的人是有關係的!
我的飯碗好小 wrote:
現在就是進隧道的那墩遇到遺址
就是高架遇到遺址...(恕刪)
漢本遺址是一個很大的聚落, 估計可能有200戶,不只現在開挖的沉沙坑,由隧道口出來,到沉沙池這一大片都是,到再往南,都還可能有遺跡!
遺址有鐵渣,表示為鐵器文化, 煉鐵是要有溫度超過1000度以上的高爐
遺址有許多直徑4cm以上的魚脊椎骨,表示為深海大型魚類, 能補到深海大型魚類, 要有相當的航海能力!
就算架設高架橋,立柱也都還在遺址上
漢本遺址 不是如現況是山坡 , 在1000多年前是平地。因為,開挖所見的房屋地基是在平地上, 上方是被土方所埋沒 !
而且很多人骨並不在石棺當中, 推測此地是發生土石流或山崩, 而全數被掩埋
若地質調查完整, 一定會發現此地原為崩塌坡, 在這裏立柱要打更深, 這也顯示開工前的環評有疏失!
dodo125 wrote:
真的很想凸你有沒有在外島當過兵
冬天坐船會舒服尼...(恕刪)
渡輪不是登陸艦, 非常平穩
這是小弟搭過的法蘭西精神號, 四萬七千噸,可載 2,000 人,180輛貨櫃車及1059輛汽車
車庫有好幾層

小車是在最上層, 這只是半邊的車庫,半邊可停四排車, 車上有暖氣, 下車船上有暖氣

有客艙,有餐廳,遊樂場, 商店 ....船尾的陽台才比較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