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機場跑道 台灣十年建成 香港卻是六年 為何


pelota wrote:
新聞說 目前北跑道...(恕刪)


去查查成田機場吧
有興趣去查一下柏林新機場
你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龜速
一個是要徵收民地而來,一個是直接填海兼遷移少數住家,請問哪個花費時間較久

赤鱲角新村位於香港大嶼山東涌東南部的黃龍坑道,在禾寮墩的山腳下。當年由於赤鱲角島需要興建新機場,需要安置島上居民而建村。現時人口稀少,只有數戶人家居住

問問題可以先用頭腦思考一下,以台灣現在的情況,要徵收民地容易嗎


廣州第三跑 好像兩年完工~ 最近的事
在台灣,別說徵收民地了

你要填海?
環保團體,當地漁民,生態教授,國外學者專家
都會跟你誓死抗爭的

不過這個抗爭是有期限的
大概到2016/5/21之後就沒事了,愛怎麼填就怎麼填,誰反就是台灣罪人,下去領五百

pelota wrote:
新聞說 目前北跑道整...(恕刪)


網友ChouChinYen在這篇有清楚的回應‧
http://www.wetalk.tw/thread-13845-1-1.html

跑道數主要是影響飛機進出機場的效率,但和機場能夠服務的旅客人次或班機數目是不同的事情。
你可以把機場當成是"高速公路的服務區",機場跑道就像是服務區的出入口閘道車道數。
車道愈多,就能容納愈多的車輛同時進出。但不代表能服務的車輛和旅客就愈多。
車子進入服務區後要有停車場或維修區才能放旅客下車、補充物資、加油、維修;相對於機場對應的就是停機坪。服務旅客進出的地方是休息站本體,在機場就叫航廈。
而大貨車、警車會有專屬空間,在機場也有貨機坪、軍事專區。
臺灣桃園機場目前客運使用的機坪僅有56個(包含其中3個國內線機坪和15個遠端機坪)、2個航廈
(平均1個航廈對應28個機坪),56個機坪對應38座空橋(空橋比例是評估機場旅客登機效率的主要指標)。
而新加坡樟宜機場客運使用的機坪共144個(含42個遠端機坪)、5個航廈(平均一個航廈服務28個機坪),144個機坪中有92個有空橋。
兩相比較後可以發現,因為臺灣桃園機場雖然老舊,但服務效率和新加坡樟宜機場是差不多的,並沒有特別差。因此要提升桃園機場的效益,最優先的是增加航廈面積和機坪數,並不是增加第三跑道。
就好像一個高速公路服務區,你把出入口從2線道改成3線道,只會造成更多的車輛進去後沒地方停、餐廳沒位置坐、加油站、廁所被塞爆,所能應付的旅客是不會增加的。(清水服務區就是最好的案例!)
因為服務效率的瓶頸根本不在那!
更簡單的比喻:
中華民國交通部想要讓更多人進桃園機場這間餐廳用餐,政府只想著把門加大,卻不是想怎麼增加座位XD
FemcAT wrote:
在台灣,別說徵收民...(恕刪)


沿海幾個地層下陷算公尺的

那有去抗議的嗎

能算看見台灣了?

talisa wrote:
網友ChouChin...(恕刪)


第三航廈已經在蓋了

是資訊沒在更新出來搞笑嗎?

現在等不及他蓋好已經準備要再搞出個比較小的第四航廈了

talisa wrote:
網友ChouChinYen...(恕刪)



飛桃園的是集中在白天?還是技術不好間距要拉比較大?



Nuke worker wrote:
飛桃園的是集中在白...(恕刪)


因為一條跑道正在維修停用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