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博物館法--捐獻國寶得不受抵稅金額的限制

從文資法審查程序就知道不太可能發生冒牌國寶的事。

國寶的價值不是文資委員在審查的,

當某人、某機構有一件文物要進行國寶認證,是需要準備好各種相關文件,考據資料,

然後送文資審查會審查,反覆經過書面確定後,才會認證為國寶。

國寶審查次數不多,反而古蹟審查多,

一個古蹟的審查時間,通常要6個月以上,甚至一年,比方之前吵過的中正紀念堂,審查時間記憶中大概一年半。

所以不會是那個商人去拿了個東西,就說是國寶。

反而是普通略次東西的價值怎麼估算,這個機制需要後面去補強。
說真的...買即成道路用地的私人土地來捐就夠了或無法開發的文化保留地來捐,不是更好...
T0505T wrote:
人事,人事,人在做的事伸縮空間都很大。
審定者說是國寶,它就是國寶。


無聊透頂! 先不說花個幾億買國寶來捐根本對有錢人節稅一點意義都沒有(花一億買國寶只為節一億的稅,除了賺名聲我想不出有什麼誘因會讓有錢人這樣幹,一點好處都沒有,還不如放在銀行收利息)

既然是國寶等級的東西,肯定是世界知名的珍品,請來鑑定者也一定是極其專業、相關領域權威,而且肯定是多人驗證...
有那麼容易讓你買通? 何況只為了節稅還要花更多錢來買通人事,小學有畢業的應該知道這筆帳根本虧了...
T0505T wrote:
博物館法--捐獻國寶得不受抵稅金額的限制
這樣合理的。
所謂有錢人就是錢很多,而收藏品只有一個,如果鑑定是國寶等級,那更是物以稀為貴;
有錢人是寧可用錢繳稅也不會輕易用國寶等級的收藏去抵稅的,
除非該國寶是對歸藏於國非常有意義,經過一番開導或許有可能。

據悉某企業老闆熱愛收藏古佛頭、物,經過勸說及自身體認,後來決定捐給佛光山,
這種共賞的心胸是值得鼓勵的。


vvvvaaaa wrote:
說真的,你捐贈一個...(恕刪)


古物價格是很虛的 , 你說玉璽 值得多少 ? 但是 那是盛世 ,
實際上玉璽真的賣掉才值那錢 .

實際繳稅才能幫助國家, 捐玉璽能幹嗎 ?

T0505T wrote:
上個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恕刪)



哪些是國寶?
誰來認定?
國寶值多少?
誰來鑒價?
國寶在哪裡流通聚集?
誰手上可能已經有國寶?
誰可能會想買進國寶?
企業為什麼想要捐國寶抵稅?為什麼不是慈善捐款?
為什麼要拿掉上限?

把這些問題想一想就知道背後的魔鬼可能在哪裡....

這種法,喬家大院倒通過得很勤快....真他媽的

oviraptor wrote:
把這些問題想一想就知道背後的魔鬼可能在哪裡....

這種法,喬家大院倒通過得很勤快....真他媽的(恕刪)


這法律修改了30年才通過,很快嗎

政府花錢買國寶受限於預算
國寶級古物大部分被富豪收藏家買走
政府拿什麼東西鼓勵他們捐出來?
幾億買的名畫捐給政府還要補稅?

鼎 鑊 甘 如 飴 求 之 不 可 得
鄉民們醒醒吧,
這是可操作的。

~
黃色的尊貴龍袍,曾經穿在清朝道光皇帝身上,2004年時,國父紀念館受贈903件文物,以這件龍袍價值最高,當時許姓律師向翁姓商人花了1600萬買下,想用來抵稅,向國父紀念館要求鑑定,估到2.1億的價值。

國父紀念館主任梁竹生(2006.10.29):「每個委員提出的價格都不一樣,其中2個委員大概是1億到9千萬,我們把數字相加平均起來,取一個大家能接受的中間值。」

但國稅局和教育部都認為,利用古物價差避稅,此風不可長,要求重新估價,結果原本估6千萬的龍袍,因為不是用緙絲編出來的,只是普通的刺繡,價值剩200萬,同一批903件文物,價格也從2.1億掉到2700萬。

pingyingtu wrote:
鄉民們醒醒吧,
這是可操作的。(恕刪)


操作這不如捐地抵稅
土地價值有公告數字
抵幾倍的稅完全沒有認定被推翻的風險
鼎 鑊 甘 如 飴 求 之 不 可 得
怎樣才是"國寶" ? 本身就很難定義,世界級,亞洲級,還是台灣等級國寶,
如何評鑑決定,並訂出價格,

如果由國際公信單位審議鑑價,有人類歷史與世界性的價值,
訂出價格再捐獻後,可信度會較高,

如果是由台灣的"專家學者"鑑定,再加上"民粹"與"愛台灣"因素,
只要有沾上點邊的,大概都會叫"國寶",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