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gicbean wrote:
因為年資28~30年的教師在退休前8~10年裡,年所得都在120萬以上,以生活水平的落差而言,所得替代率其實是61.7%。...(恕刪)
替代率的統計, 要有一致性的算法, 才不會讓人有惡意誤導的聯想, 相信您也不樂見這樣的結果.
1. 軍公教的提撥為本俸兩倍, 你認為這是實際薪資的120%. 所以提撥率要乘上1.2倍
事實: 軍公教的退休所得以及所得替代率也是用本俸兩倍計算, 同你的實際薪資理論, 那現行軍公教為人詬病的高替代率更將輕易突破100% 更為人所詬病.
2. 依你的計算方式, 勞工在職自提為50%, 軍公教為 35%, 且勞工必須繳交最高收入達34年才能到達你算的替代率, 而軍公教則隨年資增長繳交即可, 也就是勞工在職所繳的退休金遠大於軍公教繳交的情況下, 退休所得替代率仍大幅落後於軍公教
3. 10萬薪水勞工的年收通常在180萬台幣以上, 依你對在職教師所得的理論, 那所得替代率其實是33%!? 怎會算勞工的用月薪, 算教師的用年薪呢? 這道理小弟百思不得其解, 請解惑
台灣社會確實要教育民眾軍公教退休所得優於勞工是一種正常現象, 要求一切平等, 流於理盲的民粹
真的要探討的是替代率是否與先進國家相符, 並且減少世代不公問題
用數字取巧方式則徒增反感, 製造對立
ichirohiro wrote:
替代率的統計, 要有一致性的算法, 才不會讓人有惡意誤導的聯想, 相信您也不樂見這樣的結果.
1. 軍公教的提撥為本俸兩倍, 你認為這是實際薪資的120%. 所以提撥率要乘上1.2倍
事實: 軍公教的退休所得以及所得替代率也是用本俸兩倍計算, 同你的實際薪資理論, 那現行軍公教為人詬病的高替代率更將輕易突破100% 更為人所詬病.
2. 依你的計算方式, 勞工在職自提為50%, 軍公教為 35%, 且勞工必須繳交最高收入達34年才能到達你算的替代率, 而軍公教則隨年資增長繳交即可, 也就是勞工在職所繳的退休金遠大於軍公教繳交的情況下, 退休所得替代率仍大幅落後於軍公教
3. 10萬薪水勞工的年收通常在180萬台幣以上, 依你對在職教師所得的理論, 那所得替代率其實是33%!? 怎會算勞工的用月薪, 算教師的用年薪呢? 這道理小弟百思不得其解, 請解惑
台灣社會確實要教育民眾軍公教退休所得優於勞工是一種正常現象, 要求一切平等, 流於理盲的民粹
真的要探討的是替代率是否與先進國家相符, 並且減少世代不公問題
用數字取巧方式則徒增反感, 製造對立
對立的來源是刻意誤導【軍公教所得替代率100%】的言論,而我只是說出真相,減少對立。
但對於不願面對真相的,我無能為力。
1.你知道退撫金計算是本俸x2,但你不知道月退休金(total含18%利息)的【上限】是本俸x2x87%嗎? (是誰數字取巧?)
這位投書的老師就是領74萬,退休前10年年薪120萬(以上),如何得出替代率100%? (製造對立?)
2.替代率是替代率!!你要談繳交總額我一句話就可以句點:那就是公務人員退休金是從(退撫基金+公保)領而不是從(勞保+勞退)領的!
繳多領少或領少繳多排擠的是同一種基金中的其它成員。所以如果要從這點戰軍公教,我覺得還是先推勞保年金改革要緊。為什麼呢?因為現在勞保中,繳少領多的是[低薪者],繳多領少的是[高薪者]。(這點從所得替代率80.1%~50.8%可看出)
這也是我認為高薪勞工要提高所得替代率的原因,而投書教師的6x%替代率可做為一個參考!
低薪者為了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水平,所以替代率高一點無妨(80%),但高薪者(如主管)的替代率也不能太低。
3.教師的薪水是穩定薪水,用年薪來看生活水平差異才不會失真。
低薪勞工[年所得的月平均]與實際月所得差異較小,用月平均值來看是沒問題的!
但對高薪者而言,年薪月平均與實際月薪差異可能較大,因此實際所得替代率應該是更低,所以提高高薪者的所得替代率這個方向是沒錯的。
另外再補充一點:退休金帳戶的投報率是以1.4%計算(最低標準)。我有算過10萬月薪,若[光勞退金(不含勞保)]要領5萬多的話,其它條件不變之下,投資報酬率要在4.5%左右。
我引你的結論修改一下作為我的結論:
台灣軍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優於[高薪受雇者]是沒錯,因為民間企業高薪者的薪資成長快,爆發力也大,政府為吸引人才提供較高的所得替代率也沒錯。要求一切平等, 流於理盲的民粹實不可取,因為即使是民間也做不到平等。真的要探討的是[替代率]與[賦稅率]、[老年人社會福利]是否與先進國家相符,一併討論, 並且減少[相同基金世代間不公]的問題。不要用數字取巧方式及無數據的誇大言詞(如遠大於、大幅)來徒增反感, 製造對立.
ichirohiro wrote:
1. 很失望,本以為你是少數理性討論者,竟然把限制最高替代率的機制87%上限,當成你辯護你 "實質薪資"論的參數.
縱觀舊制與新制,都是把本俸兩倍當成實質所得為計算基礎。
2. 就算把勞保公保加進來,勞工在職提撥遠高於軍公教的結果還是沒變,退休支領替代率低於軍公教也是沒變,總額更是天差地遠也是沒變. 需要我再算一次給你看嗎?
我有不理性嗎?
1.問題還是出在替代率意義! 因為你用本俸x2來推敲所得替代率破百,我才告訴你要記得本俸x2再乘x87%的上限,因為這個上限才決定了這位老師的退休金上限,而由這個退休金金額才看出了真實世界的所得替代率。我這樣有不理性嗎?
2.如我所述,同基金體系中繳交總額的問題才會延伸出多領少領的問題,我不知你執意拿勞保退及公保退來比的用意為何?
軍公教前人排擠了後進的支領額,結果勞工在跳腳?
你如果要算我拭目以待(因為我算過了),但建議你兩方在相同的所得替代率之下來比才有意義,看是否[勞工在職提撥遠高於軍公教]。
ichirohiro wrote:
我的回文很清楚,你計...(恕刪)
軍公教真的的不會同意我的寫法,因為本俸x2x87%只是在限制(退撫金+18%利息)的上限。
真正的退撫金算法是本俸x2x2%x年資(35年為上限)。
我只是想說本俸x2或完整說本俸x2x2%x年資也好,根本與實際的所得替代率無關,但還是有人一直利用這個說法來抨擊軍公教的替代率.
1.提撥時用120%薪水,這是實際狀況,退休拿74萬也是實際狀況。換算實際提撥率約為13.8%,活生生的提撥13.8%啊,給予時就是本俸x2x2%x年資+公保利息,拿74萬,不是嗎? 難道寫了【本俸x2】替代率就變成100%了?
2.我已經有寫了,你沒仔細看喔,[低薪]勞工【年所得的月平均】跟【實際月所得】相近,所以用年薪來推月平均再來算退休所得,我想並無太大差異。
[高薪]勞工的【月均得】與【月實得】則有較大誤差,所以替代率應會再下降,這也再次點出【高薪】受雇者的替代率問題。
所以【高薪】與【低薪】勞工之間的繳領比例是一個改革方向。
理性的人不會要求軍公教所得替代率要是最低的,只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即可。
而勞工間的所得替代率差異才是要注意並改革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