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對於供水,改用海水沖馬桶是否能減緩水源不足問題?


algerno2 wrote:
海水自海中抽取後,先由隔濾網除掉較大的雜質,之後再用氯氣或次氯酸鹽(漂白劑的主要有效成份)消毒後,才供應給用戶。
光看到這個就知道..這套設備很昂貴了....
只差別在於沒有用離子交換樹脂去淡化了...
而且次氯酸腐蝕性更強...如果要在台灣實施..可能台灣的老舊房屋大概有6成要敲牆壁換掉以前那種舊管了
然後改用較為防腐時的塑料類管線..甚至塑料類管線是否以後要長維修..這還不知道...
有一好就會有一壞..

所以我只說在新北桃園靠海的新重劃區試辦,
舊市區是辦不到的。

設備昂不昂貴,我並非內行人不知道,
不過香港海水沖廁水免費,我猜測成本也還在可控制範圍?

三等公民 wrote:與其多拉一條海水管,不如重拉自來水管,徹底解決漏水問題

至於說改善滲漏率,這本來就該做,
北水處之前十年已經把滲漏率壓在17%以下,
不過台北市區小,台水公司轄區廣大,成本一定大不相同。
北水處官網
還是有人沒搞清問題

以一棟五樓透天厝
有四層廁所

挖管線費用誰出啊?這挖下去不整棟樓全部油漆鋪磁磚‘’能看‘’嗎?
海水費會比自來水便宜?

投資進去的資金
取海水廠,路面管線挖掘的費用?
只用在一個重劃區

可能嗎

lulalla wrote:
沒有喔,他們海水沖廁水沒有經過淡化處理,直接使用的。)

我看了一下你給的資料:

海水自海中抽取後,先由隔濾網除掉較大的雜質,之後再用氯氣或次氯酸鹽(漂白劑的主要有效成份)消毒後,才供應給用戶[56]。
喉管物料主要為水泥內搪的球墨鑄鐵管、水泥或環氧樹脂內搪的軟鋼管,及塑料(聚乙烯)管。
每棟樓宇必須興建另一管道設備,才能配合系統運作

所以海水還是有處理,管線就另外拉塑膠管線(不過PE的話耗損率大概不低,也有脆化問題,壽命短)

難怪香港要從新社區開始推,因為老房子管線重拉什麼的工程太大又很貴

但台灣都更正好卡住,老舊社區想透過都更解決的問題大概都很難實現
養海水魚不用去提水了

建議政府抽海洋深層水

這樣才有乾淨的海水用

不昧因果

lulalla wrote:
所以我只說在新北桃...(恕刪)



香港漏水率高於亞洲及台灣平均水準

yuanfung0718 wrote:
還是有人沒搞清問題
以一棟五樓透天厝
有四層廁所
挖管線費用誰出啊?這挖下去不整棟樓全部油漆鋪磁磚‘’能看‘’嗎?
海水費會比自來水便宜?
投資進去的資金
取海水廠,路面管線挖掘的費用?
只用在一個重劃區
可能嗎

抽海水設備其實不用規模很大,
日產量幾千度的設備也可以,
不一定要幾百萬度,
就剛剛好夠重劃區使用的那個產能即可。
淡水的話就還是走原來的管路過來。

就算是淡水的自來水處理廠,
在台灣也有那種小小的廠,
不一定都像直潭或板新水廠那麼大。
比如說士林北投一部份人使用的水,
就是來自雙溪淨水廠,日產量2萬度而已。

lulalla wrote:
如果大家有去過香港...(恕刪)
可以要求新建物,改用二合一洗手檯馬桶,至少可以省下不少洗手水
有錢增設一套海水系統不如把自來水水管替換,降低漏水率,
台灣水費太便宜,新增設備費相對省下的水費高太多,
要省水,先調高水費大家就會想出各種辦法省水了!
lulalla wrote: 抽海水設備其實不用規模很大, 日產量...(恕刪)

這要專家評估效益,提供數據才能知道

我只知有些設備的狀況是固定成本就在那裡,反而是要高產量去分攤才會划算…

先不提這個,這方案就算政府願意作,全用稅金下去蓋,蓋好後的海水處理費用全部由政府補貼,那個重劃區的住戶能免費用,然後沒反對黨出來大喊圖利建商大弊案,也要有利差可圖,民眾與建商在蓋房子時才會配合,也就是說自來水的費用必須提高到有感…

上週新聞才追蹤台積電有些基金會在推家用廢水回收系統,裝設費要20幾年才能回收,不知有無算入設備維修的風險與花費…一開始就在新建築埋管線或許較省錢,但以目前的水價與後續是否會有管線維修疑慮…恐怕房子買氣不增反降…
當然你把水價提高到等同油價的水準,那肯定這種住宅供不應求,但我怕政策剛提出,就被反對黨轟到下台了
嗯,我不是內行人,不知道真正的設備成本怎麼算。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