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那一翻之前飛機應該已經失速,完全失去控制了。我在猜,正常如果只是一個引擎失效的話,飛行員應該會用剩下的那個引擎的動力,盡量試圖拉高飛機,以爭取餘裕處理機件故障的問題或轉回來機場降落。這次墜機飛行員從2分鐘時發現左引擎失效,一直飛到5分鐘左右飛行高度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是降到幾乎要撞到旁邊的大樓,我想除了左引擎失效外,可能還有其他的問題導致另一個引擎沒辦法讓飛機增加速度把高度拉上去。在沒有選擇之下,飛行員只好用高度來換取速度避免失速墜毀,高度一路降到墜機地點時已經降無可降了,飛機最後還是失速墜毀。至於新聞畫面上拍到飛機最後那個翻轉90度擦撞到環東大道,我猜應該是失速的結果而不是飛行員故意的。在這麼低的高度下,還把飛機轉成90度,讓左右兩邊的機翼都失去升力,結果當然是一定墜毀,我想飛行員不會故意在這種情況下把飛機飛成這個樣子。我的推測是這樣,當飛機失速快要墜毀之前,飛行員已完全失去對飛機控制力,這個時候左邊的引擎已經順槳沒有動力,右邊的引擎還在繼續出力,導致右邊機翼的升力大於左邊的機翼的升力,整台飛機也就跟著向左邊滾,這也是為什麼最後拍到的影像裡面飛機側翻90度時,沒有動力的左邊機翼在下面,有動力的右邊機翼在上面,擦撞到環東大道後飛機還是往左邊繼續滾,直到墜落河底的時候變成機腹朝上,整台飛機已經轉了180度。因此,當飛機在開始側翻擦撞到環東大道之前,飛機應該已經失速,飛行員也已經完全無能為力。當然,上面只是我外行人的臆測,實際情形等黑盒子判讀出來就會清楚。我從來沒開過任何飛機,也不是航空專業,也盼有真正的專家能夠出來提供真正專業的看法。
駕駛可能認為快撞到建築或橋樑,企圖加大引擎推力。這時單邊引擎已經無動力,造成飛機扭力不平衡,機身傾斜。有位復興前機師説是駕駛想利用機翼撞擊橋樑減少飛機撞擊力,我認為不太可能控制如此精確。這樣可能讓飛機爆炸垂直墜落。如果有,也是在好萊屋電影出現。飛機需要正常的降落姿態,利用浮力減少飛機撞擊地面的力量。這架飛機是螺旋槳飛機,飛機的滑翔能力比噴射機好,但是台北市要找到好的迫降地點很難。如果機場無法遷移,應該規劃緊急迫降區域,例如利用高速公路跑道。
以飛機的飛行路線來看機長打算在基隆河上迫降的意圖已經很明顯只不過如果想比較順利的迫降最後應該是順著河道稍微右轉而非讓機身轉左直接刻意失速掉在河裡所以小弟推論最後只是單純高度不夠 又失去動力的情況下為了避開右方建築物 本能性的左翻只是這一翻 飛機就完全失速了
小玩咖 wrote:重點這位飛機駕駛確實把傷害“降到最少”不然早就撞大樓了討論角度之類是不是故意的、還是失控… 說真的別討論較好(你是專家嗎) 我不是專家,我只是個想飛但無法如願的無名小卒。但我認為機師很令人敬佩!因為他除了想救全機,還要一路避開人口密集區域,最後關頭還能讓飛機精準的落在河面。我相信飛機能精準的墜於河面,是因為機師如此。當然也有朋友認為機師雖然一路避開市區,但最後的翻轉只是單純的失速(失控)。如果説不是專家,就不適合在此討論,那是我的錯,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