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歸台灣 wrote:
50歲算老還年輕?...(恕刪)
阿 里 巴 巴 的 實 質 營 運 又 不 是 馬 雲 , 他 只 是 精 神 指 標 而 已 , 多 年 以 前 他 就 說 過 公 司 決 策 早 就 讓 給 年 輕 人 了 , 他 根 本 就 聽 不 懂 ( 其 實 打 從 一 開 始 他 就 已 經 把 實 質 營 運 讓 給 他 學 生 和 加 入 的 夥 伴 了 )
因 為 他 就 是 靠 「 孔 雀 型 領 導 」 這 種 模 式 成 功 , 所 以 他 敢 說 這 種 話 , 我 認 為 他 說 的 是 , 台 灣 沒 有 企 業 敢 這 麼 做 , 不 過 郭 董 似 乎 有 意 效 仿
淘寶擊潰EBAY,手段是採取購買小網站的廣告,按照今天大陸的SEO手法來說,這應當屬於長尾效應,因爲所有的門戶網站幾乎都被EBAY買下來了,EBAY想採取這種辦法來扼殺淘寶,只是淘寶聯合小網站的辦法幹翻了EBAY。
當然,這不是最本質的,最本質的是淘寶對於網商的定義:淘寶是全職的,淘寶可以作爲一個“事業”
在今天看來馬雲這個定義簡直是理所應當的,無數人,甚至整村整村的人都在圍繞淘寶賺錢,但是在當年並不是這樣的。
當年的世界上的網商,都是以“個人拍賣”爲定義的,包括Y拍在內,都是打着“二手物品交換”這個原則來的,也就是屬於業餘興趣的,唯獨淘寶直接把網銷當成了一個事業。
我覺得這才是馬雲最了不起的地方。基於這個定義,所以當淘寶起來的時候,淘寶開發了一系列東西,例如說旺旺之類的在線交流工具,交流爲什麼要即時?如果你不是定義爲“事業”,而僅僅是一個業餘物品交流,那麼沒有誰天天盯着電腦
你可以從淘寶的種種作爲看出來爲什麼當年淘寶能夠脫穎而出,其實本質上就是定義的問題。
Y拍當年就是看不出來……其實當年雅虎有雅虎通的,可惜Y拍這一塊沒做好,沒看出來未來的趨勢,也可能和臺灣的人口太少有關
馬雲背後有無數的小公司,小企業圍繞淘寶賺錢,淘寶解決了成千上萬人的就業問題,爲成千上萬的公司提供了一個賺錢的機會,並且大大催生了大陸的快遞產業,功不可沒。
應該說他是真正一己之力改變整個中國經濟的非官方人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