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 wrote:清德非常高興看到港尾溝溪疏洪道這項大工程的完工,這是臺南地區明渠疏洪工程的首例,以自然重力方式截流,符合水流原理,而完全從陸地開鑿,水路工法比擬臺南1926年開通古運河;全長約3.6公里,是臺南市在安平運河後最長的人工渠道,未來將充分綠美化,讓它兼具疏洪與休閒功能,打造親水大臺南。 1926 年臺南開通古運河時有沒有用到鋼筋?如果當時沒有用到鋼筋那麼比擬 1926 年開通古運河以自然重力方式截流又符合水流原理的水路工法是否需要用到鋼筋?
仔細看照片最外側高處才是河堤吧?中間怪手施工的是在河堤中間一高一低的分流渠道,理論上這一高一低的分流渠道會在水位低時就會分流到別的地方去,問題是可能時雨量大使得高位的渠道撐不住就倒了雖然這是六河局發包監工,但就像....看看很多地方工程明明施工的是政府機關卻掛著更顯眼的牌子寫著這是某某民代爭取的誰知道到底包商又是誰的....
一品宅男 wrote:一場大雨,沖垮完工啟...(恕刪) 棒流爪貴虧 wrote:應查辦經濟部第六河川局,完工19天要多花2200萬修。...(恕刪) 哈哈,台灣人的納稅錢就這樣「崩」的一聲幾千萬就不見了...真是太好花了,亂花不用擔責不拼命花難道要留給別人花嗎?承辦人員:.....靠腰,早知道就冬天完工...只要能撐幾個月理由就可以隨便掰了,真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