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不要再騙人說數學特招很難算好嗎?

brain417 wrote:
一個大人跟一個小學生打籃球,打贏了後跟小學生講~打籃球很簡單啊~...(恕刪)


應該改成「一個教練跟一個中學生打籃球,打贏了後跟中學生講~打籃球很簡單啊~」才對

brain417 wrote:
第一、通過特招的學生...(恕刪)

1.學校要開特招名額,一定要先成立"某某特殊班"並且把未來的教案先報局審核,
這就是為什麼各校特招未招滿的名額不可以回流給"免試入學"
2.所以我說數學這樣出讓只會計算不會思考的學生被刷下來啊!

Osm wrote:
另外2題選擇題是什麼...(恕刪)

對不起,看不懂你的意思

暫時註冊 wrote:
好吧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講了,不過新聞公布特招數學全國僅70人滿分你就應該知道不簡單了...(恕刪)

高中指考數甲
102年滿分77人、103年滿分5人(做完確實比去年難)

所以特招70人滿分我是不覺得少啦!
如果真的像新聞說的"難爆了"應該就像今年數甲滿分不到10人!
轉南京一個教師對來校交流學生的觀察(涉及台灣教育):

  臺灣學生和日本學生都很守紀律,比如說,參觀時隊伍排得整整齊齊的,很安靜,從來不亂碰亂摸,說話客氣。
  但是,日本學生該玩的時候玩,該打球就打球,參加社團活動能跟我們的學生玩得起來,比如說:一起寫毛筆字、一起包餃子、一起剪紙什麼的。碰上下雪,跟我們的學生一起玩嗨了照樣打雪仗打得全身濕透。
  臺灣學生就不這樣了,他們怯生生的,無論男生女生都表現得謹小慎微。基本上,他們真的是來參觀的,不是來交流的。只看不玩。參加社團活動時,比如彈鋼琴、打乒乓球什麼的,他們不主動上前,他們的領隊指名誰誰誰去表演鋼琴,然後那個學生才去表演,一般情況下技藝都挺高超的,就是怯生生的。
  話說,連受傷都不說而是偷偷摸摸地哭,我真是理解不了。
  外國團到我們學校來,因為語言不通,也就只能交流交流體育、文藝之類的,正經在教室裡聽課是很少的,來交流的老師會安排聽課。但是,學生們,頂多也就安排英語國家的孩子聽聽英語課。
  臺灣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沒有語言障礙,基本都會安排聽課。
  但是,我想說,臺灣的教材肯定比我們的難度降了兩三個檔次。
  他們15歲兒童只能聽我們初一的課,完了還不一定能聽懂多少。其他學科我瞭解不多,就語文而言,臺灣的15歲兒童比我們的初三差了十萬八千里。他們的帶隊老師拿到我們的中考試卷都驚呆了,問:這不是高中試卷嗎?
  他們把我們想得非常死板,他們的老師以為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還停留在記憶背誦這種層面,我們主任告訴他們,我們幾年前就不考課本上的現代文了,之後古文也考課外的,從前年開始連古詩都考課外的。整個初中六本語文書背得滾瓜爛熟的話,考中考能得幾分?14分。
  他們聽到這個非常震驚。
  聽老教師說,以前臺灣學生進我們的課堂聽課,上課老師有時還會提問題讓臺灣學生回答,現在,包括我在內,從來不喊他們回答,免得大家都尷尬,雖然是他們國三的學生坐在我們初一的教室裡。文科還好點,理科,他們差得更遠。
  話說,我一個去英國交流的數學同事回來說,我們那所友好學校的15歲兒童的數學教材,整本書就教兩個知識點,一周三節課,完了家長還覺得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了。
  這讓我們的學生情何以堪啊?

  看大家回復,我深深感覺到我表達不清楚,再囉嗦幾句吧
  我們市的語文中考試卷,有10分古詩文默寫,4分詞語默寫,就這14分是書上的內容,而且還是散落在初中6冊語文書裡的,即使把6冊書背得滾瓜爛熟,也只能拿到這14分,其餘106分靈活得很。
  比如:情景對話、古代著名毛筆書法作品欣賞(蘭亭序一類)、中文語法、書寫題(考察學生的字是不是漂亮)、漫畫分析、柱狀圖函數圖表格資料分析、新聞資訊提取、課外古詩詞賞析、課外古文賞析、課外現代文賞析、作文
  現在的語文非常緊貼生活,題目變化多端,非常考驗人的思維能力,靠死記硬背根本別想考高分。
  舉一個例子,現在有一種非常實用且異常考驗學生綜合提取分析能力的題目——不連續性文本。比如說圍繞著“微信”這個主題,出題人給出一系列材料,這些材料有文字、使用者使用情況柱狀圖、網友教會父母實用微信而畫的圖、各界人士對微信的評價等等等等,然後根據這些材料處題目,這種資訊提取、綜合分析、再整合、然後答題的方式,對學生的考驗是全方位綜合性的。但這種題目在生活中是很實用的,我們在生活中獲取資訊不也是通過一個又一個來源從而提取、分析,得出自己的觀點嗎。
  那麼課本還有什麼用呢?當然有用!課本是用來讓學生積累詞彙量、培養文學欣賞方法和能力用的,也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用的。
  說實在的,我看過臺灣國三的試卷,不是我貶低他們,他們的題目非常老舊,靈活性不夠,實用性不強,記憶類題目過多,選擇題特別多,選擇題嘛,大家都懂的,難度降了不會一個等次。考他們的試卷得高分不難。
fermat0564 wrote:
高中指考數甲102年...(恕刪)


你不覺得少?

我覺得根本少爆了,一個有多選一個沒多選怎麼比?

如果你說不要死背要會''理解''的學生,那你可以先叫畢達哥拉斯這種把圖形拚一拚拚出畢氏定理的人死一死了。

如果你還不懂,我簡略一點的說,為什麼張無忌年幼學武功要用口訣去背?為什麼要先背負負得正才去教為何負負得正?

因為有些東西不是這個年齡層容易弄得清楚的,我這樣說你還有問題嗎?
oyak wrote:
他們15歲兒童只能聽我們初一的課,完了還不一定能聽懂多少。其他學科我瞭解不多,就語文而言,臺灣的15歲兒童比我們的初三差了十萬八千里。他們的帶隊老師拿到我們的中考試卷都驚呆了,問:這不是高中試卷嗎?
  他們把我們想得非常死板,他們的老師以為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還停留在記憶背誦這種層面,我們主任告訴他們,我們幾年前就不考課本上的現代文了,之後古文也考課外的,從前年開始連古詩都考課外的。整個初中六本語文書背得滾瓜爛熟的話,考中考能得幾分?14分。
  他們聽到這個非常震驚。
  聽老教師說,以前臺灣學生進我們的課堂聽課,上課老師有時還會提問題讓臺灣學生回答,現在,包括我在內,從來不喊他們回答,免得大家都尷尬,雖然是他們國三的學生坐在我們初一的教室裡。文科還好點,理科,他們差得更遠。
  話說,我一個去英國交流的數學同事回來說,我們那所友好學校的15歲兒童的數學教材,整本書就教兩個知識點,一周三節課,完了家長還覺得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了。
  這讓我們的學生情何以堪啊?
  看大家回復,我深深感覺到我表達不清楚,再囉嗦幾句吧
  我們市的語文中考試卷,有10分古詩文默寫,4分詞語默寫,就這14分是書上的內容,而且還是散落在初中6冊語文書裡的,即使把6冊書背得滾瓜爛熟,也只能拿到這14分,其餘106分靈活得很。
  比如:情景對話、古代著名毛筆書法作品欣賞(蘭亭序一類)、中文語法、書寫題(考察學生的字是不是漂亮)、漫畫分析、柱狀圖函數圖表格資料分析、新聞資訊提取、課外古詩詞賞析、課外古文賞析、課外現代文賞析、作文
  現在的語文非常緊貼生活,題目變化多端,非常考驗人的思維能力,靠死記硬背根本別想考高分。



很明顯的
貴國的語文課程還停留在"之乎者也"的階段
台灣的白話文是這十幾二十年來才慢慢增加的
古早以前課本範圍也還是90%以上的古詩古文。

但老實說,古詩古文這種東西讀得精又有什麼意義?
這種太高深的東西是放在大學中文系去學,讓有興趣的人去讀。
(這也是為什麼大學會分系所的原因)
一般的通才教育僅求實用性及通用性即可。

PS:我們所說的"大學"就是你們的"本科"。



fermat0564 wrote:
1.學校要開特招名額...(恕刪)


依你的標準~請問有過去那一次的大會考是能選出能思考的學生?別鬧了~~


前面講過了~能考上的學生也有一定程度的實力~沒你講的那麼誇張~~



oyak wrote:
轉南京一個教師對來校...(恕刪)


基本上這也是為什麼要教改的原因,你讓中小學的孩子塞了過多的學科知識對孩子是好還是壞?

有空可以去看看歐美的課程~難度可能又降了一個檔次~

可是歐美國家的競爭力有輸華人國家嗎?

等中國生活水平更高之後~我相信也一定會走教育鬆綁的路
brain417 wrote:
可是歐美國家的競爭力有輸華人國家嗎?
等中國生活水平更高之後~我相信也一定會走教育鬆綁的路...(恕刪)

歐美國家有資本可以吸引全世界最好的人才,為歐美服務。
台灣有?

現在台灣大量的人才被外國吸收,再鬆綁,水準繼續下降,以後只能去東南亞……

日韓尚且重視基礎教育,不明白台灣有什麼資格談鬆綁。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